“第二,配饰是奢侈品消费的‘入门基石’。”她看了一眼周锐,周锐立刻领会,接口道:“没错,从市场角度,价格相对较低、使用场景更广泛的配饰,更容易被初始客户接受,能够更快地建立销售基础和品牌认知度。用配饰打开市场,再用成衣奠定高度,是一个更稳健、也更符合商业逻辑的路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沈砚心最后强调,目光扫过林砚,“配饰更能体现我们想要表达的‘手工稀缺性’和‘可传承的价值’。一个精心制作的缂丝手袋,一枚融合了古老金属工艺的腕表,它们本身就像一件可佩戴的艺术品,其价值不会因潮流变迁而消逝,反而会随着时间沉淀。这更贴近我们想要打造的、具有永恒感的品牌内核。”
两种观点,泾渭分明。一方着眼于品牌高度的快速建立和视觉霸权,另一方着眼于技艺的纯粹表达和商业的稳健渗透。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僵持,空气仿佛凝固了。徐薇抱着手臂,指尖轻轻敲击着手肘,显然在快速权衡。沈砚心则毫不退让地站着,守护着她认为不可逾越的文化与技艺底线。
周锐看向林砚,此刻,所有的压力都汇聚到了她的身上。
林砚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她的目光在白板上两种不同的产品路径间来回移动。徐薇的野心让她心跳加速,沈砚心的坚守让她心生敬意。这不仅仅是产品选择的问题,更是“天工集”未来走向的一次根本性定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已经有了决断。
“徐薇的视野,决定了‘天工集’能飞多高。砚心的坚守,确保了‘天工集’能走多远。”林砚的声音平稳地响起,打破了沉默,“两者并非不可调和。”
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高级成衣”和“配饰”之间,画了一个双向的箭头。
“我们的首秀,必须兼具高度与根基。所以,我决定——”她的目光扫过三人,“首秀系列,以顶级配饰为核心主打,同时,包含一到两件极具代表性的、作为品牌精神象征的高级成衣作品。”
她详细阐述道:“我们将缂丝手袋、乌铜走银腕表、以及张师傅那方双面绣丝巾,作为我们系列的‘基石产品’。它们将承担起建立市场认知、展现工艺深度、产生初步销售回报的重任。”
然后,她看向徐薇:“同时,徐薇,我给你最大的空间,去打造一到两件‘概念性’的高级成衣。它们可以不完全追求实穿性,但要极致展现非遗技艺与当代设计结合的最大可能性,是我们在t台上扔下的‘震撼弹’,是用来奠定品牌艺术地位的宣言。但在工艺实现上,必须充分尊重砚心的意见,确保技艺的完整性和作品的最终完成度。”
这个方案,既采纳了徐薇冲击顶端的战略,又遵循了沈砚心稳健起步、尊重技艺的原则。它不是一个折中,而是一个更具智慧和阶段性的战略布局。
徐薇沉吟片刻,眼中的锐气未减,反而因为有了清晰的边界而更加凝聚。“可以。用配饰站稳脚跟,用成衣惊艳眼球。我接受这个方案。”
沈砚心也缓缓坐下,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只要确保成衣作品不损害技艺本体,我愿意全力配合徐总,探索技艺在服装上应用的更多可能性。”
周锐更是松了口气:“这样最好,既有爆点,又有实绩,市场和资本都更容易理解和支持。”
首款产品的争执,在林砚富有智慧的决策下,终于尘埃落定。它不仅确定了“天工集”首秀的产品矩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确立了这个小团队在激烈碰撞中寻求共识、在差异中融合互补的工作模式。
“天工集”的创作之路,就在这样充满张性与智慧的碰撞中,正式启程。
第110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