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极限救援(1 / 2)

四十八小时。这是周锐给自己和团队定下的死线。超过这个时间,无论找到什么样的场地,后续的物料转运、布置调试、通知学员的时间都将被压缩到极限,失败的风险将呈指数级上升。

办公区俨然成了一个临时作战指挥部。泡面盒、咖啡杯堆在角落,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场地信息、联系人电话和不断被划掉又补充的备注。电话铃声、激烈的讨论声、键盘敲击声几乎未曾停歇。

孙磊动用了他在本地积累的所有资源,电话打得发烫。他联系了商业地产中介,对方提供的几个备选要么面积太小,要么位置偏远,要么租金高昂到难以承受。他托关系找到了区文旅局的一位科长,对方倒是很热心,提供了几个区属文化场馆的信息,但要么档期排满,要么设施老旧,不符合“非遗纪元”要求的调性和体验感。

“周总,西湖文化广场的侧厅下周末倒是空着,但那边同时段有个少儿艺术节,太吵了,肯定不行。”

“黄龙饭店的宴会厅b区可以分割出来,但面积只有我们需要的一半…”

一个个希望升起,又迅速破灭。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焦虑如同浓雾,弥漫在每个人心头。

周锐没有坐等。他几乎翻遍了通讯录里所有在杭州可能帮上忙的人。他甚至给之前竞争过同一个场地、但最终失败的另一家文创公司老板打了电话,放下身段询问对方是否有其他场地资源可以共享或转租。对方在惊讶之余,也表示爱莫能助。

就在孙磊那边传来的消息越来越不容乐观,团队士气开始肉眼可见地滑落时,周锐盯着杭州地图的目光,猛地停留在城西的一个点上。那是一个由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之前他们也考虑过,但因为距离西湖核心区稍远,交通相对不便,在第一轮筛选中被排除了。

绝境之中,任何一根稻草都必须抓住。

周锐想起,这个文创园的运营总监,是他多年前在一次行业峰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校友,虽然之后联系不多。他立刻翻出那个几乎被遗忘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哪位?”对方的声音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耐。

“马总监吗?您好,冒昧打扰。我是周锐,‘非遗纪元’的联合创始人,多年前在上海的文创峰会上我们见过,我是浙大04级经管的…”周锐语速平稳,迅速拉近关系,并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当前遇到的极端困境。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回忆,也似乎在权衡。“周总是吧…有点印象。你们这个事情我听说了点,网上动静不小。不过,下周末…我们园区的A1展厅确实空着,面积也够,但是…”对方拖长了语调,“之前已经有好几拨人来问过了,包括一个品牌发布会和一个艺术展,都在谈。而且,你们这时间太紧了,按正常流程走合同、付款、报备根本来不及。”

周锐的心沉了一下,但他敏锐地抓住了对方语气中的松动——他没有直接拒绝!

“马总监,流程问题我们可以特事特办!我可以现在就带公章和定金过去面谈,所有责任我们承担!至于其他意向方…”周锐顿了一下,抛出了杀手锏,“我相信,‘非遗纪元’目前在全网的热度和我们项目本身的的文化调性,能给园区带来的品牌曝光度和长期的文化价值,绝非一场普通的商业活动可比。我们可以承诺,在后续的所有宣传中,突出贵园区作为联合主办方或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并且,张清远师傅等几位国家级大师的首次线下公开课放在贵园区,这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他这是在用平台的潜在价值和无形资产,去冲击对方的决策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