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 第409章 奉太宗皇帝遗诏,起兵靖难!

第409章 奉太宗皇帝遗诏,起兵靖难!(1 / 2)

汉京城外。

韦清婉、朱瞻壑带着大汉文武,齐齐准备迎接着朱高煦的到来。

而在两旁,站着里外三层的军士,每个人挺直身躯,纷纷统一注视着侧方,目光火热。

军士身后,已经围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纷纷翘首以盼,都在等待着朱高煦的归来一般。

人尽管多,可所有人都井然有序,纷纷按照队列站着,没有一人打乱队形。

不少人甚至带着孩子,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肩上,只为了等着朱高煦到来之后,能够看得清楚。

无数衙役激动又兴奋的在一旁维持着秩序,可每个人的心思,都放在即将归来的朱高煦身上。

而在城内,街道两旁,同样围满了百姓,每个人都在翘首以盼。

这些,并不是朱瞻壑或者韦清婉,以及其他某一个人特意安排的,全部都是在得知朱高煦班师回来后,自发前来。

人群中有着许多百姓,自发的维持着治安,同时排查着可能有谋害朱高煦的人,每个人身上都经过搜查。

所有人都配合着,没有一个人抗拒,随后又有更多的人自愿加入维护的队伍,反而让做这事的官吏、衙役空闲了许多。

汉京,作为朱高煦在大汉的绝对核心,无论外面的人口怎么迁移变化,迁移进来或者迁移出去,唯有汉京,一直没有受到影响,即便是迁移至汉京的人,都是在外围。

这里的人,也是当初最早一批得到朝廷实惠,是朱高煦实行新政最早受益的人,尤其还是当初跟随朱高煦出来的那些人,大部分都在汉京。

可以说在汉京的百姓,只要朱高煦一句话,所有人都可以为了朱高煦放下一切,所有人都热衷的愿意跟随朱高煦。

朱高煦在大汉的威望之盛,又以在汉京为最。

迎接队伍的最前方,韦清婉与朱瞻壑两人紧紧看着前方。

韦清婉双手紧握揉搓着,目光如望穿秋水般。

等待一会,前方缓缓出现朱高煦大军的身影。

朱高煦看着汉京城,又看着前方等待着的韦清婉与朱瞻壑,顾不得其他,径直拍马赶去。

快要来到身前时,翻身下马,向着韦清婉跑去。

韦清婉与朱瞻壑也是一同向着朱高煦跑去。

相近后,朱瞻壑停下脚步,一脸笑容的看着韦清婉与朱高煦相拥在一起。

朱高煦紧紧抱着,韦清婉更是双眼湿润。

“婉妹,我回来了。”

“嗯。”

拥抱片刻,韦清婉忽然松开手,红着脸推开朱高煦。

“王爷,这么多人看着呢,老大也在旁边的。”

“哈哈,怕什么,他们敢看?”

朱高煦看着韦清婉的娇羞的样子,径直笑了。

也正如朱高煦所说,其他人全部低着头,没有一个人去看刚才两人的拥抱。

人群中的那些孩子,在家人的威压下,也是捂着眼睛,但依旧露出一个缝隙,津津有味的看着。

朱高煦笑了片刻,随即看向朱瞻壑,来到朱瞻壑身前。

“恭贺爹得胜归朝!”

看着朱瞻壑,听着恭贺的声音,朱高煦同样来了一个拥抱,片刻放开。

“老大,做得不错,这两年大汉在你的治理下,有声有色,很好。”

他虽然没有插手任何事务,但朱瞻壑的表现,他很是满意。

无论是内政,还是泰北之战,朝鲜与安南的作战,他都是知道情况的。

“没有让爹失望就好,嘿嘿。”

看着朱瞻壑脸上的笑容,朱高煦也笑得更开了。

随即朱高煦在前,韦清婉在一旁挽着朱高煦的手,朱瞻壑跟在另一侧,向着城内而去。

“恭贺王爷凯旋归来!”

一众文武,纷纷说着恭祝的话语,两旁的百姓,也是自发的高声呐喊,形成一道道声浪。

看着这一幕,朱高煦心中有些感动,能够让百姓的自发这样做,何尝不是对他的一种证明。

城门前,朱高煦与百官,与百姓寒暄许久,正要入城时,一加急骑兵匆匆奔来。

“朝鲜大捷!”

“报!禀王爷,朝鲜战场四万将士在韦都督率领下,攻破朝鲜都城,生擒朝鲜王李裪,恭贺王爷凯旋归来!”

朱高煦有些惊疑的看向朱瞻壑,他很想知道这是不是朱瞻壑特意安排的。

朱瞻壑却是摇头,在朱高煦耳边低声道:“爹,我只是告诉他爹你凯旋的日期,想要让他尽快攻破朝鲜都城,没想到真的做到了。”

朱瞻壑脸上满是笑意,这是他想要给朱高煦的惊喜。

攻破朝鲜都城,也标志着大汉在朝鲜那里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更是代表着朱高煦不在大汉期间,大明主动发起的两处战事,如今皆以大汉大胜而暂时告终。

是的,只是暂时告终,因为后续大汉会不会出兵,还需要朱高煦来决定。

朱高煦听后,顿时笑了,随即对大军给下赏赐。

进入城内,两旁的百姓不断欢呼着朱高煦,花瓣洒落空中。

朱高煦不断挥手示意,一直到王宫前,终于停下。

直到进入王宫,朱高煦留下王玉、许柴佬几人,自己则是坐在椅子上。

休息了一会,又是对一众人在这期间的表现一顿夸赞,气氛越发的火热。

聊了一会,朱高煦开始说起正事。

“大明此次的出兵虽然都被解决,但面对大明的这次出兵,你们似乎都没有做出回应啊?怎么回事?”

朱高煦很是疑惑,这次回来,他以为朱瞻壑已经对大明出兵了。

毕竟这是朱瞻基率先出兵的,大汉可以说是被迫反击,结果却是什么事也没有。

他记得自己已经回复过朱瞻壑了,哪怕留在大汉的军少,但大明更是精锐尽丧,基本已经没有多少成建制的大军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汉有着极大的优势。

且朱瞻基的率先出兵,又是一个十足的理由,这么好的机会,他是真有些不信朱瞻壑与王玉这些人能够忍得住。

听着朱高煦的问题,朱瞻壑直接站了出来。

“爹,这事我来说吧,大家都是想要趁着那个机会出兵大明的,但被我拒绝了。

我想等着爹回来,哪怕是出兵,由爹来率军打回去。

当初爹从大明离开,现在要回去了,也应该是爹领头才是。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就下令大军先攻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