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朱棣实行的那些政策,他才知道朱棣是多有远见。
无论是新政还是针对藩王、官绅阶层,他也是在看清这些之后,更加由衷赞叹朱棣的实行。
可惜大明那些官员,愣是没有一个人去重视这些,依旧还抱着以前的那些思想,不愿去改变与学习,还沉浸在过往,他有心无力。
如今他没有时间了,他只能将这些告诉朱瞻基,让朱瞻基去做。
其实这些,本应该是他来做的,可他的身子不争气啊,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却是连皇帝那个位置都没有坐上,到头来,他还是大明太子。
他有许多想要实行的政策,他本想等自己上位之后实行的,可是,全部都来不及了。
朱高炽最大的遗憾,就是已经到了太子之位,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最终却是没有坐上皇位,早早逝去。
朱高炽对自己的死,看得很是透彻,唯独就是这点,尽管他也尝试说服过自己,但他就是说服不了。
哪怕只是当一天的皇帝,他也想死在皇帝这个位置上,而不是死在太子这个位置。
世间人对那个可望而不可及,而他对那个既可望,也能可及,可偏偏自己的身子撑不住。
朱高炽在想,当初朱棣最后一次北征,在攻灭瓦剌与鞑靼时,在营建东、西蒙古都司时,他若是没有那么投入所有去处理国事,他若是依旧已经自己的身子为重,恐怕自己还能活好几年吧?
也就是那段时间,将他本就已经不好的身子,本就快要被掏空的身体,彻底给掏空了。
朱高炽很是不甘,却是又无可奈何。
或许,这就是他的命?
命运,有时就是这样的捉弄人。
朱瞻基听着朱高炽的叮嘱,前面还很欣喜,但后面那些,他心中很是膈应。
去学习大汉国?去学习朱高煦是怎么治国的?
当初他才跟着朱高煦一起出海,但朱高煦却是从未教过他这些。
想着当初朱高煦什么也不教他,只是让他一味的看书,朱瞻基心头没由来的对朱高煦更恨了。
在他看来,既然朱高煦有这样的本事,当初为什么就不愿意教他一些?
当初明明是朱棣亲自交代的,要让朱高煦教他,让他跟着朱高煦学一些东西。
那时的他还很小,可就在那个时候,朱高煦原来都已经对他有这么深的防备了啊。
那段经历,朱瞻基很是不愿意去想,去提及,在他眼中,全是因为朱高煦。
如今朱高炽又说出让他去向大汉学,学习大汉的政策,学习朱高煦的治国,还要增强大明与大汉之间的贸易往来,朱瞻基很是不愿意。
之前朱棣去了一次大汉之后,回来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带回来的那些金银,让大明的物价都上涨了不少。
是的,随着大量金银流入大明,尤其是银子,大明的物价都在上涨,原本就没有钱的大明百姓,更加的没钱了。
原本一两银子能够买到的,现在要用一两三钱以上的银子才能买到,让大明的银子再也不像之前那样值钱。
这些,其实谁都没有怀疑过大汉,他们自己其实也没有弄清楚为什么是这个情况。
明明之前通过与大汉做生意,以及朱棣带回来的银子,大明应该更加富庶才是,但反而让民生越发艰难。
直到现在,大明才勉强适应了之前的物价上涨,可在这个时候,大汉又推出了大汉纸币,全面使用大汉纸币,不再用金、银、铜钱了。
本来之前大明与大汉之间的贸易就收紧了,如今想要与大汉做生意,更加艰难,因为大汉的纸币兑换,对他们而言极为不利。
这些其实都没有看出来朱高煦是在对大明不利,朱瞻基也没有看出来,但他心中就是将大明的这些不好的情况,全部推给了朱高煦。
误打误撞的算是想到了真相。
朱瞻基尽管不愿,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爹,我知道了,我尽量去学,去做。”
朱高炽听着朱瞻基勉强的话语,也没有去苛责太多。
他知道朱瞻基的想法,能够让朱瞻基应下,就已经尤为难得了。
如今自己的时间不多,朱高炽不想在一件事上不断重复嘱咐。
“儿子,还有一件事你要记住,不能为了皇位,去做什么对不起你爷爷的事情。
你爷爷什么时候让出来,你再什么时候上去,万不可有一丝急切。”
朱高炽是真的担心朱瞻基会在这件事上想不开,看着他如今的样子,会产生邪念。
他怕自己的死会让朱瞻基生出朱棣太能熬那样的念头,从而想要走邪路上位。
朱瞻基闻言,坚定的点头应下。
“爹,你放心吧,我不会的,我还年轻,我等得起!”
这点,朱瞻基心中也怕,他怕朱棣熬死朱高炽之后,又熬死他。
朱高炽身为太子却是无法坐上那个位置就早逝,他怕自己在太孙的位置上被熬死,也做不到那个位置。
但朱瞻基更加清楚,他若是乱来,恐怕更加难以坐上那个位置。
这些,他想得还是清明的。
朱高炽闻言,欣慰一笑,只要朱瞻基不走邪路,他清楚,那些早晚都会是朱瞻基的。
又叮嘱了其他不少,朱高炽也感到很是疲惫。
很想闭眼,但朱高炽知道,自己不能闭眼,不然这一闭眼,恐怕就再难睁开了。
良久,张妍端着粥走了进来。
朱高炽让张妍来到自己身前,和朱瞻基嘱咐好了,他还要再嘱咐张妍。
张妍看着朱高炽,用勺子打出一勺,不停用嘴吹着热气。
其实她的粥早就熬好了,中途还热过一次。
但朱高炽与朱瞻基还没有交谈完成,她只能一直在门外等着。
直到父子两人交代完,她才进来。
“趁热,吃一点。”
“好。”
朱高炽最后享受着张妍的投喂,满脸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