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看着眼前年纪还不大就已经有了白发的丽人,心中满是亏欠。
他知道,因为自己处理国事的原因,很少陪在家人身边,如今却是就要早早离去了。
“差不多了,吃不下了。”
朱高炽吃了半碗,实在吃不下了。
其实在第一勺过后,他一直都是硬着头皮吃下去的。
张妍闻言,将碗放在一边,担忧的看向朱高炽。
“好些了吗?”
“比刚才有劲多了,你熬的粥就是好喝。”
朱高炽主动握住张妍的手,笑着调皮着。
其实都是一样的,哪里来的不一样。
看着张妍的脸庞,朱高炽缓缓道:“今后这个家,就要靠你撑起来了。”
“我不在之后,这小子做得混的地方,你要给他提出来。
老爷子年纪也大了,除了你,没有人能够管得了他了,你多用些心思。
这些年,我亏欠你们娘俩许多,看来这辈子,我是还不回来了。
如果还有下辈子,我一定好好陪你们。”
“胡说什么,会没事的,我不让你走。”
张妍听着,逐渐又哭成了一个泪人,双手紧紧握着朱高炽的手,很不想让朱高炽离开。
一股悲伤的气氛,在屋内弥漫开来,却是让人万般无奈。
朱瞻基已经别过头,看着屋顶,双眼红润,右手掐着自己的鼻梁,他实在不忍去看。
朱高炽笑了笑,想要改变这样的氛围,却是徒劳,也只得嘱咐着张妍一些宫内的事情。
不一会,房门被推开,一道苍老的身影径直向着床榻快步奔来。
“老大,老大你可好些了?”
来人正是朱棣,在知道朱高炽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就赶了过来。
朱瞻基与张妍行礼,将位置让给朱棣,随即主动退了下去。
他们都知道,接下来朱高炽肯定有话要给朱棣说。
张妍守在门外,不想离开。
而在一旁的朱瞻基,也是静静的等候着。
屋内,朱棣握着朱高炽的手,面色苍白,无比虚弱,有气无力的朱高炽,心头止不住的悲凉。
他几个儿子之中,他虽然不怎么喜朱高炽,但到底是他亲儿子,是他的嫡长子,又哪里真的没有感情。
作为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最怕的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一直担心这一天的到来。
自己的生死,朱棣已经看淡了,但朱高炽的身子,他真的无法看淡。
朱高炽的情况,他已经在途中问过太医了,朱高炽已经扛不住了,这让他很是不甘,无比的悲凉。
朱棣不明白,为什么上苍要这样对待他老朱家的人。
前太子朱标就是英年早逝,现在又是他的亲儿子,也是大明的太子,也面临着早逝。
朱棣很想不通,他的父亲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有着再造中华之功绩,将元末时期民不聊生,易子相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带离苦海。
他五征蒙古诸部,再度扩边疆,解决边患,为大明也做出了不少功绩。
为什么换来的,却是大明接连两任太子早逝,都是贤良的太子,为什么会是这样?
朱棣心头更是无比的悲愤,苍天无眼,何苦这样对待他朱家人?
苍天的薄凉,让朱棣心头像是被堵住了一般,怎么呼吸也不顺畅。
如果朱元璋和他是昏君、暴君,如果朱标与朱高炽是昏聩的太子,他没有想法。
可他们,都不是啊。
朱标与朱高炽身上,都承担着开启大明太平盛世的重任,可都早早逝世,这让朱棣无法接受。
看着臂弯中的朱高炽,纵然是永乐大帝,眼角也逐渐变得湿润。
当这一刻真的到来,他才恍然发现,自己亏欠了朱高炽太多。
先是朱高燧被他逼疯,如今嫡长子朱高炽,也因为他做的那些事,如今就要早逝。
朱棣很是悔恨,当初为什么自己要亲手挑起这三兄弟之间的争斗啊。
如果他当时果决一些,坚定一些,将那些隐患消除,现在三兄弟都在他身旁。
朱高煦可以和朱高燧一起帮着对外征战,朱高煦也可以和朱高炽一起帮他处理国事。
那样,朱高燧不会疯,朱高炽也不会早逝了啊。
朱棣都无法想象,他们这一家人,将会是何等的愉快,会有欢快。
而他做的那些,不仅亲手挑起三兄弟的争斗,又疑心这人,疑心那人,无论是谁,他都没有真正信任过。
既怕朱高煦的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威胁到他,又怕朱高炽权力太大,架空他。
想着这些,朱棣心头越发悲凉,这些,都是他一手造出来的。
朱高炽靠在朱棣的臂膀上,只感觉是那么的温馨。
自小他就在京城,与朱棣分开,他都不知道自己上一次靠在朱棣臂弯里是什么时候了,记忆中就是没有的。
他和朱棣确实有很多的不和,他也知道朱棣猜疑过他,但现在或许是大限到了,加上自己看透了很多,哪怕如今他年纪大了,都很怀念这样温馨的感觉。
听着朱棣的心跳,他能够感受到朱棣内心的悲凉。
“爹,我都已经看开了,你也看开一些。
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如今来了,该坦然面对了。
我先下去见爷爷奶奶和大伯,我会跟他们说清楚爹靖难是迫不得已,我会跟他们说,爹的功绩,会跟他们说,如今的大明,不一样了呢。
现在的大明,疆域之大,超越历朝历代,待再过数十年,大明就会出现真正的盛世。
这些,都是爹你带来的。
若不是爹,哪里会有我们,老二又哪里能够出去打拼出一个偌大的大汉国,哪里能够为大明开拓如此之多的疆土。”
“爹,如今老三神志不清,还请爹不要放弃,继续让太医给老三诊治才是。
我走了之后,就剩下老二了。
老二做得好啊,比我强,我这个当大哥的,不如他。
如果当初能够预知如今,这个太子的位置,真的应该让老二来当,或许大明,会更加强盛吧。
现在大明与老二的大汉国,依旧还有隐患。
爹,该和老二好好沟通了,那些让老二靖难的话,不该说。
我们是至亲,又岂能自相残杀。”
“爹你在大明实行的政策,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如今我想通了,我很赞同。
可惜是我醒悟晚了,枉我当初还反对过新政的实行。
但仅仅只是这些,还不够,许多方面,老二都领先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