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我朱高煦,海外立国大汉 > 第147章 出兵!全民武夫的大汉国

第147章 出兵!全民武夫的大汉国(2 / 2)

王玉看着陈治平又匆匆下去,苦笑摇头,他算是发现了,不少人来到这里后,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些许改变。

不再去想,王玉当即开始忙着自己的事情,同时将出兵的消息,传播开来。

毕竟要开始对外扩张了,大汉国的疆域将会增大了,有必要让大汉国的百姓知晓。

至于会不会提前开香槟,从朱高煦往下,所有人都没有想过,别说有火绳枪与大炮了,哪怕没有,对付这些小国都是足够了。

当大汉国要对外出兵的消息传出,所有人都沸腾了,因为这件事和所有人都有一定的关联。

在大汉国,讲究的就是一个贡献度,入籍只是基本门槛,入籍之后,许多政策的优待,都需要靠这个贡献度。

而作为普通人,来获取贡献度的方式极为有限,最为直接的,就是让家中的男丁入军,获得战功,这个是来源最快的。

虽然入军会有死亡风险,但是入军的待遇也高啊,那每月五钱银子,不仅战死有抚恤,伤残除了能够获得一定的补贴,官府还会安排恢复之后的工作,还能养活家人。

加上贡献度关乎自己的子女,以及一家人,所有人都愿意去入军,这个回报,是这些普通百姓或许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然而入军之后,就有这个可能。

而现在对外用兵,那就代表着后面肯定需要增兵,补充兵源,这些百姓都已经在想着家中男丁入军的事情了。

至于富裕一些的人,尤其是逐渐开始经商的那些人,则是在想着大汉国疆域扩大,他们的生意也可以去往更多的地方了。

在没有成为大汉国的疆域前,进入大汉国经商,可是有关税的,也就是由商部下辖的海关在管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银子支出。

现在大汉国对外出兵,对于这些人而言,完全就是一个利好的好消息。

而对于官吏与有志向的人而言,他们更是希望大汉国越加强大,因为这些人之前都是在大明生活过的,他们深知大明的人瞧不起海外的这些地方。

当大汉国疆域增大,国力增强,最好将周边的小国全部归属大汉国,到那时,他们面对大明的人,腰杆都能更硬。

因为大汉国不比大明差,这就是自信的根源,他们希望看见大汉国更加强大。

以前这些地方不入这些人的眼,现在这些人恨不得所有小国都是大汉国的疆域。

一天时间过去,第二日清晨,朱高煦早早醒来,这一觉,朱高煦只觉得无比的舒适,他已经多久没有睡过这样安稳的觉了啊。

朱高煦正在感叹,韦达就匆匆走了过来。

“王爷,王玉与陈治平来了,正在前殿等候,而且看陈治平的样子,挺着急的。”

“不是,他们这么早入宫来干嘛?”

朱高煦看了看天色,听着这个消息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可是连早饭都还没有来得及吃,这两人就来了?还挺着急的样子?

再看着没有动静的韦达,朱高煦一叹,亏他还觉得这一觉睡得舒服,一点也不好。

“走,去看看吧,让人将早饭做好送来,王玉和陈治平的也准备一份。”

朱高煦径直往前殿走去,他都能够猜到会有什么事了,毕竟陈治平也来了。

而在前殿,王玉正襟危坐,陈治平却是来回踱步,时不时的往外面看一看。

“治平啊,你坐下吧,相信王爷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陈治平闻言,或许是觉得王玉说的有道理,随即坐了下来,只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不一会,朱高煦走入殿内,看着王玉与陈治平,一句话都还没有来得及说,就看见陈治平跑到了他面前。

“王爷,您总算是回来了,这是臣与教育部拟的折子,臣去各城都看了,拟定了县学与府学学院区域。

如今只有汉州,学院不仅建立,并且已经完成招生入学,但其余各城,臣与王玉说后,他说干涉太大,需要王爷您回来才能决定。

臣昨日从定城赶回来,特向王爷上呈此事。”

朱高煦看着陈治平,接过折章,缓缓开口。

“治平有心了,这么早就来了,你先做一会,我先看看你写的折章。”

朱高煦调整好状态,来到上方坐下,随即打开折章看了起来。

陈治平写的实在太多,等朱高煦看完,桌子旁已经摆放好了早饭,下方的王玉与陈治平桌旁都已经摆上。

“先吃早饭,吃了我再说此事。”

朱高煦实在饿得紧,顾不着两人,一边吃一边想着陈治平所说的事情。

按照陈治平写出来的规划,相当于八座城同时动工,同时完成府学与县学学院的建立,至于教书的老师,陈治平也在后面迁移过来的百姓中寻找到一些人。

总的来说,教书老师只能说勉强够,这些学院同时建立,财政压力可是不小啊。

尤其是建立的规模,县学三百人,府学五百人,听着不多,实际上已经不小了。

其中的难点除了这两个,就是增加齐秀不良的教师,使得制定的教师体系一时间难以实行。

另外则是学院的增多,教育部的事务必然增多,然而如今教育部的人都缺员严重,全部同时实行,教育部能不能忙得过来都是一个问题。

吃过早饭,朱高煦看向陈治平。

“学院之事,平州、定城、海城、临城、阳城几地可以开始实行,其余各地,再缓一缓。

你先别急,如今教育部刚起步,不能一次性跨越太大,其余各城如今还在建设与增产之中,加上你列出来的教师名单。

完全不足以支撑整体,实行这几个地方,教师都仍旧不充足,这样的现实情况,如何在其余各城实行起来?

教育虽然不能拖,但也不能滥竽充数。

这几个地方,相应的银子过后会下拨至教育部,这事你来安排吧。”

陈治平见朱高煦直接定下,想要说什么,发现又无法反驳朱高煦所说的,

最后在朱高煦的安抚下,只得拿着批复了部分的折子下去了。

直到陈治平离开,朱高煦才看向王玉。

“王玉,你怎么回事?这些事你也是知道的,怎么就不劝劝他?”

“王爷,臣也没有办法啊,我劝了,但他不听,还拿臣之前说过的话来说臣,说是要等王爷回来决定。”

王玉心中很苦,他也不是那种霸道的人,对于陈治平这样真心为大汉国,又没有私心的人,他是极为宽容的,基本不会动用强权,而是主打的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