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文娱:我的十年隐居藏着文娱半壁 > 第94章 剧本曝光,《凡人寻仙录》的“影视蓝图”

第94章 剧本曝光,《凡人寻仙录》的“影视蓝图”(1 / 2)

吉他清唱的余韵还在书房里袅袅回荡,《青云问道》原版的沧桑与豁达仿佛仍在空气中流转——木吉他弦上残留的余振轻颤,墨香与阳光的味道交织,连墙上“知音”二字的刻痕都似在共鸣。直播间的弹幕还在为那声“青云山巅雪”疯狂刷屏,“循环一百遍”“江湖气刻进dNA”的留言此起彼伏,王磊却在这温热的氛围里,不经意间被书桌上亮着的笔记本电脑攫住了目光。

那是一台略显陈旧的银色笔记本,外壳边缘有几处浅褐色的磕碰痕迹——像是多年前搬去云栖村时不慎撞到门板留下的,如今成了时光的印记,键盘缝隙里还沾着些许墨屑,显然用了有些年头。屏幕亮度调得适中,在暖黄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文档页面上的宋体字清晰可见,光标还在缓慢闪烁,像是在等待主人的续写。王磊的目光掠过满墙泛黄的手稿,最终定格在屏幕上跳动的文档界面,好奇心瞬间被勾起,他下意识地踮脚凑近几步,语气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陆先生,这屏幕上的……看着像是剧本?是您正在打磨的新内容吗?”

陆砚辞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视线落在电脑屏幕上,睫毛微微垂下,又抬眼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坦然点头:“哦,这是《凡人寻仙录》的影视改编剧本初稿。前阵子整理书房翻了出来,最近有空就逐字逐句看,在上面做些标注和修改,想着要是以后有机会影视化,能给团队多些参考。”说着,他主动上前一步,指尖在磨损的触控板上轻轻滑动——触控板边缘的漆已磨掉一块,露出内里的金属底色,他将文档窗口最大化,方便镜头捕捉每一处细节,“既然大家都好奇,倒也没什么好藏的,一起看看吧。”

主摄像机立刻缓缓推进,镜头如同一双精准的眼睛,稳稳对准电脑屏幕,将文档内的细节纤毫毕现地呈现在数百万观众面前。这一看,无论是现场屏息的嘉宾,还是屏幕前攥着手机的观众,都忍不住发出了低低的惊叹——这哪里是简单的文字剧本,简直是一份详尽到极致的“仙侠影视创作蓝图”,每一页都透着创作者对作品的敬畏与较真!

文档左侧是工整的文字剧本,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描述都精准凝练,甚至带着“镜头感”。比如韩立初遇南宫婉的经典段落,原着中“韩立见女子容貌绝美,心生震撼”的简单描述,被细化为“韩立垂眸拱手,青布长衫的袖口滑落,露出半截骨节分明的手腕,余光瞥见女子白衣胜雪,发间银簪泛着冷光,指尖不自觉收紧成拳,喉结无声滚动了一下,却始终未敢抬头直视,只觉胸腔里的心跳如鼓,震得耳膜发疼”。寥寥数笔,没有直白的“震撼”二字,却通过“垂眸”“收拳”“喉结滚动”等细节,将韩立的“隐忍”与“青涩”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能看到那个初入修仙界的少年,在绝美仙子面前的拘谨与慌乱。

文档右侧,附着一张张手绘的分镜草图,线条简洁却精准得惊人,显然出自陆砚辞之手——草图旁还留着几处用橡皮擦过的淡痕,铅笔线条深浅不一,能看出是反复调整后的成果:有的是韩立在乱星海驾着飞舟穿梭云海的全景,飞舟的木质纹理、船帆上的道家符咒、云海的三层渐变(近景白、中景灰、远景蓝)都用不同颜色的铅笔标注得明明白白;有的是青冥丹炼制时的特写,丹炉内橘红色的火焰跳动轨迹、丹药凝结时从浑浊到剔透的光泽变化,甚至炉壁上蒸腾的白烟走向,都画得细致入微;还有的是七玄门大战的群像分镜,人物的站位呈“品”字形,韩立的剑招方向斜劈向下,墨大夫的袖袍翻飞角度,甚至兵器碰撞时火花的大小与位置,都有细细的箭头标注,旁边还写着“此处用慢镜头,突出剑风破空气声”。张捷看着这些分镜,忍不住小声感叹:“这哪是草图啊,简直是可以直接给美术组用的定稿图!”

更让人咋舌的,是剧本末尾附带的“实景拍摄建议”板块,每一条建议都具体到让人惊叹,甚至标注了最佳拍摄季节与天气:

-“韩立初闯乱星海:建议取景舟山群岛东极岛,每年3-5月季风期,每日清晨6-8点,海面会起平流雾,云雾缭绕在礁石间,天然形成‘海上仙境’效果,无需过多后期特效,更显真实;飞舟拍摄可采用1:5实景模型(木质打造,刻道家纹路)+无人机航拍结合,模型底部装微型烟雾器,模拟飞行时的‘踏云感’,避免全cG的塑料质感。”

-“青冥丹炼制场景:需搭建1:1实景丹炉,参考宋代《丹房须知》中‘八卦炼丹炉’制式,炉高3米,直径2米,炉身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符咒,炉内设置可控丙烷火焰装置(火焰高度可调节),丹药采用实物模型(树脂+荧光粉制作,暗处可发光),忌用纯特效合成——实物丹药的质感(表面细微纹路、反光度)是特效无法替代的,失去质感便失了‘炼丹’的仪式感。”

-“七玄门山门:建议选址安徽齐云山,利用山间天然石梯(共108级,对应道家‘天罡之数’)与百年古松,仅在石梯顶端搭建仿古山门(木质结构,刷桐油防腐),减少人工搭建痕迹,让建筑融入自然山水,符合‘仙侠源于自然,而非脱离自然’的内核;拍摄时需避开正午强光,选择下午4点后斜射阳光,让松影落在石梯上,更显古朴沧桑。”

而在“演员选角建议”一栏,更是字字珠玑,直击当下仙侠剧选角的痛点,字里行间透着对“流量浮夸派”的排斥:

-“韩立:核心特质为‘隐忍’‘谨慎’‘重情却不外露’,演员需有扎实演技,年龄建议25-30岁(可演绎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关键在‘眼神戏’——前期少年时的青涩与警惕(眼神躲闪,却偶尔闪过精光),中期独闯江湖的沉稳(眼神平静,却在提及亲人时微微泛红),后期成仙后的淡然(眼神通透,似看尽世事却仍存温度),需层层递进,忌用‘瞪眼式演技’;切忌选用流量浮夸派,避免过度耍帅(比如频繁甩头、挑眉)、表情管理僵硬(无论喜怒哀乐都是‘偶像包袱脸’),此类表演会彻底破坏韩立‘凡人修仙’的内核。”

-“南宫婉:气质需‘清冷出尘’却‘内藏温柔’,年龄建议28-32岁(无需刻意扮嫩,岁月沉淀的气质更符合‘活了数百年的仙子’设定),眼神要有‘历经岁月的通透’,比如在看韩立时,眼底会有极淡的笑意,却不外露在嘴角;打戏动作需利落轻盈,忌用慢镜头堆砌‘仙气’(比如一个转身用三个慢镜头),应以真实打戏体现修为高深——剑招要快而准,衣袖翻飞要自然,而非刻意摆拍‘美姿’。”

-“墨大夫:表面‘温润儒雅’,内里‘阴鸷狠辣’,需演员用微表情区分双面性格,比如说话时右手会无意识摩挲袖口(儒雅伪装),但在提及‘长春功’时,眼神会在0.5秒内闪过狠光,随即恢复温和;建议选用戏骨级演员,无需浓妆修饰,仅通过眼神与小动作传递人物复杂性,细节见功底。”

这些细致入微的标注,每一条都透着陆砚辞对作品的极致较真,也让屏幕前的影视从业者们瞬间沸腾。某知名影视公司的cEo——正是之前在弹幕里争抢《江湖志》版权的xx影业张总——直接带着公司蓝V认证留言,语气急切得像是怕被别人抢了先:

“陆先生!我是xx影业的张启明!我们公司愿意完全按照您的要求进行拍摄!东极岛的实景拍摄许可我们能搞定,宋代炼丹炉的搭建团队我们有(之前拍过《大宋宫词》道具组),选角绝对听您的!绝不塞流量!预算无上限!团队我们立刻重组,找最懂仙侠、最尊重原着的编剧和导演(我已经联系了《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曹盾!他也是您的书粉!)!只求能和您合作《凡人寻仙录》!”

这条留言一出,其他影视公司的高管也纷纷跟风,弹幕里瞬间被各种蓝V账号刷屏,竞争火药味十足:

“xx传媒求合作!我们有成熟的仙侠剧实景搭建团队!齐云山的拍摄资源我们能对接!选角听您的!”

“陆先生!我们公司愿意让您担任总编剧+艺术指导!所有创作权归您!导演任由您选!”

“求给机会!我们刚拍完《修仙传》,有现成的飞舟模型!可以直接按您的要求修改!”

陆砚辞看着滚动的评论,只是温和地笑了笑,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没有丝毫被“天价邀约”打动的动容。他对着镜头,语气平静却坚定:“谢谢各位的厚爱,真的非常感谢大家对《凡人寻仙录》的认可。不过目前确实不急,这个剧本还在打磨阶段,很多细节,比如韩立在乱星海独自漂泊时的心境转变(从警惕到孤独,再到找到目标)、青冥丹炼制时的仪式感(加入道家‘焚香、诵经、祭炉’的流程),都还需要再细化,不能仓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墙的手稿,语气变得格外认真,像是在对所有期待这部作品的人承诺:“我想找的不是‘预算最高’的团队,而是真正理解仙侠内核,尊重原着,愿意沉下心打磨作品的团队。《凡人寻仙录》不是简单的‘打怪升级’爽剧,它写的是一个普通人在残酷的修仙世界里,如何挣扎求生、坚守本心的故事——韩立不是天生的英雄,他会害怕、会自私,却始终在成长,我不希望它变成一部只靠特效和流量堆砌的快餐剧,那样对不起书粉,也对不起这个故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