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 > 第12章 篇·探秘高血脂的心身密码:医科大学健康讲座全记录

第12章 篇·探秘高血脂的心身密码:医科大学健康讲座全记录(2 / 2)

从中医角度看,“湿”“浊”“痰”“瘀”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因素。“湿”与血脂性质相似,都属阴,具有黏腻、重浊的特点,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如肥胖、身重、乏力等,也与“湿阻气机”“湿性重浊”一致,且二者皆由脾失健运而起。“浊”分内浊和外浊,高脂血症多与脾虚不能分清泌浊产生的内浊相关,“浊”阻气机,常与湿、痰、瘀相兼为患,导致血脂升高。“痰”与高血脂都是水谷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且致病特点相似,都会阻滞气血运行、蒙蔽心神等。“瘀”与高血脂均是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病理演变也相似,且高脂血症属慢性病,久病必“瘀”。

基于此,中医治疗高脂血症多采用健脾祛湿、化痰降浊佐以活血之法,比如路志正拟定的“化浊祛湿通心方”,包含茯苓、藿香、厚朴等多味中药,通过调理脾胃,恢复气机正常流动,达到降脂的目的。

心理因素:情绪波动,血脂起伏

“除了身体层面,心理因素对高血脂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张教授接着讲解心理学原理在高血脂问题上的体现。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血脂升高。当人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同时抑制脂肪分解。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的人群,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普通人高出27%,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则降低18%。

而且,压力还会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使人更倾向于选择高糖、高脂的“安慰食物”,进一步加重血脂异常。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患者,工作压力大,经常通过抽烟喝酒、吃油腻食物来缓解压力,这也是他患上高血脂进而引发心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对控制血脂至关重要。”张教授建议道,“冥想、瑜伽、听音乐等都是不错的方式。每天花10-20分钟进行冥想,能有效放松神经系统,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改善血脂水平。”

互动答疑,共探健康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踊跃提问。一位同学问道:“张教授,那我们怎么辨认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去看医生、吃药呢?”

张教授耐心解答:“当出现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或者体检发现血脂指标异常时,就需要引起重视了。一般来说,如果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脂仍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或者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就应该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比如他汀类药物、pcSK9单抗药物等,都能有效降低血脂。”

另一位同学好奇地问:“中医调理血脂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呢?”

张教授回答:“中医调理血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时间因人而异,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期间,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预防之道,健康之途

讲座接近尾声,张教授总结道:“从高血脂到心梗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巨大影响。想要预防高血脂引发的心梗等严重疾病,就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持健康的饮食,减少高盐、高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学会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

最后,张教授留下几个思考题,供大家课后思考:

1.中医和现代医学在治疗高血脂方面,理念和方法有哪些异同?

2.结合自身生活,谈谈如何通过调节心理状态来预防高血脂?

3.假如身边有人查出高血脂,你会给他哪些具体的建议?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高血脂问题,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悄悄告诉你们,下一期讲座我们会揭秘几款适合日常调理血脂的中医食疗方,都是简单易做又有效的哦!想知道具体是什么吗?那就赶紧点赞关注吧,后续更多精彩内容,咱们下次讲座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