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句容县,手段更为阴险。工作组雇佣的几名本地帮工和向导,一夜之间全部“感染时疫”,卧床不起。同时,市面上关于“清丈队伍带来瘟病”的谣言迅速扩散,导致工作组所到之处,百姓闭门不出,极度不配合。
消息传回金陵,朱标震怒,却感到有力使不出。对方用的全是“合法”或难以抓到实据的手段,让他难以像在江宁县那样施展雷霆一击。
林奇仔细查看了三县送回的汇报,指出了关键:“殿下,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人。地方官吏、乡绅胥吏,上下其手。我们的工作组是外来者,人生地不熟,极易被蒙蔽和掣肘。”
“先生有何对策?”
“必须改变策略。”林奇铺开地图,“我们不能只派工作组。需请陛下旨意,从都察院、刑部、户部抽调干员,组成联合巡查组,派驻各试点县。其职责只有两项:一,监督清丈过程,受理百姓对清丈不公的申诉;二,查办阻挠清丈、徇私舞弊的官吏和乡绅!赋予他们临机决断之权,小事立断,大事直奏!”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外,请殿下奏明陛下,清丈期间,试点州县所有胥吏差役,暂时由巡查组统一节制调度,地方官无权干涉。如此,方可斩断其手脚。”
朱标眼睛一亮:“先生此计大善!孤这便去面见父皇!”
朱元璋批准了这个方案。很快,几个由冷面御史、精明刑名官和铁算盘户部官员组成的联合巡查组,带着皇帝的授权,悄然离开金陵,奔赴三县。
他们的到来,像一把快刀,暂时斩断了地方上的层层阻挠。溧水的“问题弓尺”被当场收缴,涉事乡绅被警告;金坛的积压讼案被巡查组快刀斩乱麻,厘清一批,搁置一批,确保清丈优先;句容的谣言被迅速追查源头,抓了几个散布者,疫情谣言不攻自破。
清丈工作得以继续推进,更多的隐田被陆续清查出来。
但反对的力量并未消失,只是暂时转入更深的地下。他们开始利用朝廷律法的空子,在田亩过户、赋税认定等更复杂的环节设置障碍;或者通过家族中在朝为官的子弟,继续在御前鼓吹清丈“苛政”……
南北两线的压力,朝堂内外的博弈,让朱标和林奇都感到身心俱疲,却又不得不勉力支撑。
这天深夜,林奇仍在值房分析各试点送回的数据。宦官送来一份密信,是来自“血液锦衣卫”的常规汇报,其中一条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北疆方面,近日多有江南口音之药材、布匹商人活动,其交易对象,除部落首领外,亦与一些疑似掌握工匠技艺之汉人过往甚密。然其行踪诡秘,难以追踪。”
江南商人?北疆?工匠技艺?
林奇的手指在这行字上敲了敲,眉头紧锁。这似乎印证了他之前的某种猜测。南北的线,或许真的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纠缠在了一起。
他提起笔,在这条信息旁批注了四个字:“继续深查”。
然后,他抬起头,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他知道,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潮愈发汹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