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大明神医:开局救活朱雄英 > 第73章 南北双线压力增 清丈推进遇新阻

第73章 南北双线压力增 清丈推进遇新阻(1 / 2)

北方军情的急报如同一声警钟,让金陵城的气氛重新绷紧。朝堂上的焦点暂时从江南田亩之争,转向了遥远的边塞。

朱元璋的反应迅速而果断。他批准了向大同、宣府等前沿重镇增调粮秣军械,但却驳回了燕王朱棣“相机行事”的请求,严令北疆各军严守防区,无朝廷明旨不得越境出击。

“告诉老四,也给其他几位王爷传旨。”朱元璋对兵部尚书吩咐,声音里听不出情绪,“他们的职责是守好自家的门。仗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朝廷自有主张。谁要是擅自行动,惹出乱子,别怪咱不讲情面。”

这道旨意,既安抚了边将,也明确敲打了藩王,将军事行动的主动权牢牢抓在中央。

退朝后,朱标召见林奇和兵部、五军都督府官员,详细研判北疆局势。

“鞑靼人这么快就能仿制火器,甚至改进军械,确实蹊跷。”一位都督佥事指着军报上的描述,“其背后若无精通此道之人指点,绝无可能。”

另一人接口:“黑水河战后,流落塞外的工匠定然有之。但能将其组织起来,形成战力,绝非寻常部落首领所能为。臣怀疑……是否有汉奸为之效力?”

林奇沉默地听着。他想起之前研究院技术泄露的线索,那些最终指向江南的线索。北元的技术来源,与朝中反对新政的势力,会不会有某种隐秘的联系?用外部压力来迫使内部改革放缓?这个念头让他心底发寒。

“无论缘由为何,北疆防务必须加强。”朱标最终定调,“神机营重整需加速。研究院能否尽快补充一批火器,尤其是适合边塞防守的型号?”

林奇沉吟片刻:“殿下,研究院产能有限,优先保障了神机营重整。若要额外供给边军,需扩大工匠规模,增设炉窑。这需要钱粮,也需要时间。”

“钱粮之事,孤来想办法。”朱标下定决心,“时间,还请先生尽力争取。”

北方的压力,转化为对研究院和朝廷财政的切实需求。而这,反过来又加强了朱标和林奇推进清丈、扩大财源的决心。

南方,清丈工作并未因北疆军情而停顿,反而在朱标的支持下加快了步伐。由陈实等第一批学员带领的新工作组,进入了应天府另外三县。

然而,阻力并未消失,而是变得更加巧妙和隐蔽。

在溧水县,工作组遇到了新问题。丈量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当地乡绅极其配合,甚至主动邀请丈量。但几天后,工作组就发现,他们丈量的数据,与当地官府存档的老鱼鳞册、以及他们暗中走访老农得到的信息,存在大量细微却无法忽略的差异。

问题出在“弓尺”上。当地乡绅“好心”提供的、声称是朝廷旧制标准的丈量弓尺,经过工作组自带钢尺复核,竟然存在系统性偏差,每丈要短上一寸左右!用这种尺子量田,自然量不出“隐田”。

“这是阳奉阴违!”陈实气得脸色发白,立刻下令全部改用标准钢尺重测。此举引发了乡绅的“不满”,声称工作组“不信乡人,苛待士绅”,甚至鼓动一些不明真相的农户前来围观理论,试图制造冲突。

在金坛县,阻力则体现在诉讼上。工作组刚一开始清丈,县衙就收到了雪片般的状纸,全是田地边界纠纷、产权争议的陈年旧案。县令“依法办事”,将工作组卷入无休止的勘界、调解和文书工作中,丈量进度大大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