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 / 2)

话音未落,官员已重重叩首,浑身战栗:陛下息怒!周青尘抹去太多痕迹,等微臣查明时为时已晚!臣甘愿受罚!

这正是他惶恐的缘由——当他循着线索追至咸阳城外村落时,上百村民已闻声前往观看所谓天降神石。他总不能屠戮这些无辜百姓,只得匆忙请罪。

责罚?嬴政语气平静得可怕,你可知道此事若传开,对大秦子民、朝廷乃至监国太子意味着什么?

官员抖如筛糠,却不敢求饶:微臣......甘愿领罪!

沉默片刻后,嬴政下令:整理好证据,自领二十杖。正堂大门随之缓缓关闭。

官员先是一愣,继而狂喜叩首:谢陛下开恩!谢陛下开恩!

............

正堂内,嬴政面沉如水。

淳于越!他咬牙切齿,当真不择手段。这就是儒家?还有几人恪守本心?朕留这些博士是为教导后人,岂容他们干涉朝政!

良久,皇帝口中迸出两个冰冷的字眼:

当诛!

嬴政独自思忖良久,眼下大秦百废待举,本该乘势腾飞之际,却陷入无谓的内耗之中!

儒家学说!

此非大秦当务之急所需,他并非否定儒家之道。

只是当下,大秦仍需严刑峻法来推进变革。

罪在当代啊!

朕会畏惧吗?

嬴政淡然一笑,烛光映照下,神情从容自若,不见丝毫犹疑。

他起身回到榻上,至于淳于越的所作所为,他并不挂怀。

无非是兵权之争罢了!

然而这兵权!

先生自然明白当前局势,断不会轻易放手,倘若那逆子强行收回,他这清闲日子怕是过不下去了。

..................

同一时刻。

咸阳城外某处山村。

这村落仅有百余人口,此刻几乎全都聚集在此。尽管已过去许久,众人仍在议论纷纷,皆因那块天降巨石上刻着的四个大字——

亡秦者武!

这四字成了乡民们热议的话题,但机敏者皆不敢高声谈论,毕竟这字暗指何人?

众人不约而同想到了武安君三字!

事关武安君,聪明人自然噤若寒蝉,唯恐因口舌之祸身陷囹圄。

忽然。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未等村民回头——

快让开!

咸阳的大人们到了!

里正焦急的喊声从人群后方响起,村民们慌忙让出一条通路。

只见一队黑甲锐士目光如电,凌厉地扫视众人,吓得百姓连连后退,低头不敢直视。

刘都尉!

这就是老朽所说的巨石,当时......

年过半百的里正正要解释,为首的都尉抬手打断:这些话路上已经听过多遍了!

里正尴尬地退到一旁。深夜的咸阳城门本已紧闭,他匆忙赶去报信,奈何人微言轻。若非提及巨石上的四字,连城门都尉都不会亲自出城查探。

刘都尉大步走到巨石前,挥手示意士兵举火照明。

他瞳孔骤然收缩——

眼前赫然矗立着一丈高的巨石,表面泛着奇异光泽。

但这些都不重要,真正令他心惊的是石上刻着的四个大字!

刘都尉面色陡变,急令:速报辛胜将军!

..................

第149章亡秦者武

待传令兵离去,刘都尉忽然转向里正,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大人有何指示?

里正不解其意,上前躬身询问。

除了你们村,可还有人见过这巨石?

刘都尉冷冽的目光扫过在场村民,吓得众人将头埋得更低。

回大人的话,这块巨石坠落时发出巨响,只有我们南岗村的村民离得最近,在场的都是本村百姓!

快,告诉大人,附近可还有其他村的人来过?

里正急忙招呼村民们回答。

众人纷纷应和,刘都尉满意地点点头。

那就先委屈各位乡亲了。放心,一定让大家吃好喝好!

刘都尉松了口气。幸好发生在深夜,否则这消息恐怕早就传开了。

亡秦者武这四个字干系重大。如今武安君在朝中权势正盛,突然发生这种事,实在蹊跷。当务之急是要控制消息传播范围。

百姓虽微不足道,但绝不能任其形成舆论风潮!

见刘都尉说完,里正慌忙跪下:大人,我们都是小民,绝不会往外说的!

其他村民也反应过来,纷纷跪地哭求,仿佛大难临头。刘都尉苦笑着解释:事关重大,不是不信任各位。一旦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为大家着想。

放心,我们会安排好住处,一切开销都由我们负责!

刘都尉拍着胸脯保证。听到包吃包住的承诺,村民们这才渐渐平静下来。

............

咸阳城。

夜色中,这座雄伟的都城如沉睡的猛虎盘踞大地。

靠近城墙的一座府邸里,辛胜猛地从床榻上跃起。

房门大开,他看着跪地的士兵,脸色由惊诧转为凝重。

此事当真?

辛胜目光如电,紧盯着来人。

禀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