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蒸制定型:
-蒸锅提前加水烧开,待水沸腾后,将模具放入蒸锅中层,盖上锅盖,转中火蒸35分钟(蒸制20分钟时,观察糕体是否膨胀,若表面凝固且微微鼓起,说明正在成型);蒸制35分钟后,用筷子插入糕体中心,拔出后无湿粉带出,且糕体表面按压有弹性,说明已熟。
-蒸好后关火,焖10分钟(避免温差过大,糕体回缩,保持形状完整),随后取出模具,放在冷却架上晾凉至微温(热食时椰香浓郁,暖身感强;微温时口感绵密,甜糯适中,适合携带,渔翁船上吃方便)。
5.脱模与装饰:
-待糕体降温至40c左右(不烫手即可),用手指轻推模具边缘,将糕体完整取出(若粘模具,可将模具放入温水中浸30秒,再脱模更轻松)。
-每块糕表面均匀撒上剩余的10g椰蓉(增加椰香浓度,提升口感层次),在糕体中心放一颗完整的蜜红豆(寓意“红豆暖心”,突出核心食材,也方便识别);若喜欢更甜润的口感,可刷一层薄薄的蜂蜜(关火后加入,避免高温破坏营养)。
6.成品特点:
-糕体呈淡棕红色,表面撒着雪白的椰蓉,蜜红豆点缀其间,菱角丁隐约可见,入口先是椰蓉的奶香,接着是红豆的沙糯,菱角的粉糯慢慢散开,红糖与白砂糖的清甜在舌尖收尾,糯米的黏滑感填满口腔,咽下去后胃里暖暖的,椰香与豆香交织,不腻不燥。老吴拿起一块,咬了一大口,笑道:“这糕甜糯!吃着身子都热乎了,在船上冷的时候啃一块,比喝姜汤还暖!”阿砚尝了一小块,眼睛一亮:“姐姐,这糕比酥饼甜,还有椰子的香味,师父画画时吃,肯定不冷了!”张掌柜的伙计来取酥饼时,尝了一块红豆椰香米糕,当即跑回酒楼——半个时辰后,张掌柜提着食盒赶来,“晚星姑娘,这米糕酒楼每日要九十块!客人吃了鱼鲜,配块甜糕,解腥又暖胃,比蜜饯还受欢迎!”这便定名为“晚星红豆椰香米糕”。
三、米糕换江鲜,暖香漫寒江
老吴捧着一块红豆椰香米糕,吃得嘴角沾着椰蓉,“姑娘,这米糕我换二十五块!给船上的兄弟们每人一块,打渔时冷了吃,暖身又顶饿。”他从鱼篓里拿出两条鲜活的鲫鱼,还有一小袋江虾,“这鱼虾都是今早刚打的,鲜得很,给你们炖汤喝,补身子!”
晚星接过鱼篓,凑近闻了闻,鱼鲜的气息扑面而来。她用苏绣娘送的“兰草纹”锦缎包了二十五块米糕,分成五串,用麻绳系好,挂在老吴的渔船上,“老吴,这点心你带回去,打渔累了吃一块,暖身又驱寒,不够了再来换。”
老吴接过锦缎包,小心翼翼地放在船舱里,又拿起渔网,“姑娘,我给你们补补渔网,下次你们想吃鱼,随时去江边喊我!”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手指翻飞,渔网的破洞渐渐被织补完整,阳光洒在他的蓑衣上,渔线与米糕香交织,成了冬日山坞最质朴的风景。
阿砚捧着一块米糕,小口啃着,“晚星姐姐,我回去给师父送两块,师父吃了,肯定能画出《寒江渔暖图》!”他蹦蹦跳跳地离去,衣角沾着的椰蓉,落在冰面上,留下淡淡的香。
陈禾背着药篓赶来时,篓子里除了草药,还放着一小袋芡实,“晚星姑娘,谢大哥!今日的米糕够不够?我带了些芡实,孙先生说芡实能固肾,配红豆椰香,既能暖身又能固肾,适合给老吴这样在江上受寒的人吃。”他尝了一块米糕,点头道:“这糕糯软,老吴他们在江上风吹日晒,吃这个正好,我等下给镇上的船工送几块去。”
晚星接过芡实,笑道:“好啊,下次用芡实配红豆,做些固肾的甜糕,给兄弟们,冬日里在江上也不怕冷。”谢景渊则在灶房煮起了红豆椰香茶,放入少许红糖,煮得茶汤橙红,盛在粗瓷碗里,温温的喝一口,暖胃又暖身。
上午的阳光越来越暖,院中的陶盆里,泡着陈禾送来的芡实,旁边摆着刚做好的红豆椰香米糕,淡棕红色的糕体透着椰蓉的雪白,像一件件带着甜香的小点心。晚星坐在石凳上,看着老吴补渔网,谢景渊端来两碗红豆椰香茶,递过一碗:“冬日的点心,就该这般甜糯暖身,既能驱寒,又能养心,比啥都实在。”
晚星喝着茶,看着院外的寒溪,老吴的渔船还泊在岸边,忽然觉得,这山坞的日子,就像这红豆椰香米糕一般,藏着红豆的沙糯、椰蓉的奶香、糯米的黏滑,还有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交换——渔翁的鲜,画匠的画,郎中的药,粮铺的豆,都成了冬日里最温暖的慰藉。
正午时分,张掌柜的伙计推着小推车来取米糕,车上放着十五个竹篮,每个竹篮里都装着红豆椰香米糕,盖着油纸,香气透过油纸散出来。伙计笑着说:“姑娘,掌柜的交代了,这米糕每日正午送九十块,客人吃了鱼宴,配块甜糕,解腥又舒服,昨日送的七十块,一中午就没了!”
晚星与谢景渊坐在石凳上,喝着剩下的红豆椰香茶,聊着明日要做的芡实红豆糕。阳光洒满的山坞,寒溪的冰面渐渐融化,红豆椰香米糕的甜香飘向江边的渔船、酒楼的餐桌、船工的小屋,送到每一个江上劳作、驱寒暖胃的人身边,让这份冬日的暖意,抚慰了整个山坞。
午后,镇上的船工老李摇着小船赶来,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是几条晒干的鱼干,“晚星丫头,谢小哥,我听老吴说你们做了新点心,特意来换几块,这鱼干炖菜香得很,给你们尝尝!”晚星笑着装了四块米糕,递给老李,老李接过米糕,咬了一口,“这糕甜糯,在船上吃正好,比啃干粮强多了!”
院外,老吴带着几个船工走来,每人手里都提着一小桶江鲜,“晚星姑娘,兄弟们都想来换米糕,这鱼鲜给你们送过来,鲜得很!”晚星笑着拿出几块米糕,分给船工们,船工们接过米糕,大口吃着,笑声混着江风,飘得很远,与院中的阳光一起,成了冬日山坞最温暖的风景。
暮色渐浓时,老吴收起渔网,推着渔船离去,“姑娘,明日我再来换米糕!”晚星挥挥手,“随时来,米糕总给你留着。”灶房的陶锅里,正炖着老吴送的鲫鱼汤,鱼鲜混着红豆的甜香,飘满小院。谢景渊盛出两碗鱼汤,递过一碗给晚星,“尝尝,鲜得很,配着米糕吃,更暖。”晚星舀起一勺鱼汤,望着院外渐暗的江面,渔船的影子渐渐远去,米糕的暖意从舌尖漫到心口,冬日的寒,仿佛都被这甜糯与鲜香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