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306章 不是风动,是人心晃了

第306章 不是风动,是人心晃了(1 / 2)

正音局巡检令下达第七日,陈拙率队抵江南湖州。

细雨如丝,落在青瓦白墙间,整座城像被水汽浸透的宣纸,朦胧而安静。

知府亲自出迎,官轿一路直入府衙,设宴接风,言辞恭敬得近乎谄媚。

“境内礼器皆合规”,他举杯朗笑,“老提举此来,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陈拙只低头饮茶,不接话。

他年过六旬,背已微驼,一双枯手常年握锤,指节粗大变形,可那双眼却亮得惊人,像是能穿透铜铁看进人心。

他没带随从进庙,次日清晨独自一人踏着湿阶上了城隍山。

城隍庙建于明初,香火断续百年,唯有那口遗钟悬于殿角,据说是洪武年间由工部督造,音清越三里,曾为全城报时。

如今钟身覆尘,蛛网横结,香案倾颓,唯余一尊泥塑神像冷眼旁观人间荒芜。

陈拙抚钟,掌心贴着冰凉的铜面,缓缓绕行三圈。

他听得出不对——钟声滞重,尾音拖沓,不像古物应有的清越回响。

他从怀中取出测音铜尺,轻轻敲击钟体内壁,一声闷响震入耳膜。

半律之差。

他皱眉,伸手探入钟腹,指尖触到异样——内壁光滑如新,且有凝固的铅痕。

有人将原钟熔毁,灌铅增重,再伪造外形,连铭文都是近年刀刻,笔力浮浅,毫无古意。

伪钟。

他刚抽出铜尺,庙门“砰”地合拢,木栓落地的声音干脆利落。

十余黑衣人从侧廊闪出,手持铁棍,脚步无声,显然训练有素。

陈拙不动,只是将铜尺牢牢攥在掌心。

“老人家,这钟年久失修,不宜再动。”为首者低声道,“您若执意查下去,怕是听不到明天的晨钟了。”

风穿殿而过,吹起他衣角。

陈拙冷笑:“我听了一辈子钟,你们以为堵得住耳朵,就能改了声音?”

话音未落,一支鸣镝破空而来,尖啸划裂寂静,直插门前石阶,颤巍巍抖着银羽。

黑衣人一惊,纷纷后退。

下一瞬,屋脊上跃下数道黑影,动作迅捷如猫,落地无声。

韩四娘的人,早已埋伏多时。

刺客撤得极快,转眼消失在后山密林。

陈拙蹲身,在门槛边拾起一片碎瓦——背面用利器刻着三个字:“湖申冶坊”。

他瞳孔一缩。

那是沈家名下的三大熔炉之一,表面炼铜铸器,实则多年私吞官料,如今竟连礼器都敢造假。

他们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控制声音。

谁掌控了钟声,谁就掌控了礼制的话语权。

消息传回京城时,苏锦黎正在书房翻阅《匠作辑要》。

她听完暗卫密报,指尖轻点桌面,非但未怒,反而笑了。

那笑极淡,却带着刀锋般的意味。

“湖申冶坊……沈家倒是胆子不小。”她抬眸,“李砚卿。”

门外人影一闪,老仆应声而入。

“调取近五年湖州赋税账目,重点查‘礼器维护银’一项。”她语气平静,“每年多征三千两,却无一笔修缮记录。这笔钱,去哪儿了?”

李砚卿领命而去。

不过两日,账册呈上。

明细清楚:款项悉数转入地方“礼乐协济会”,而该会名义会长正是现任礼部侍郎的门生。

资金流向层层嵌套,最终汇入一家名为“瑞通”的商号,主营“铜材转运”。

苏锦黎合上账本,眼神渐深。

当晚,钦天监发出《地气异动录》,由郑明远亲笔撰写:“江南阴铜积怨,主礼崩乐坏,宜遣正音以涤浊声。”诏书随即下发,全国震动。

与此同时,她召见沈琅。

年轻的协理站在堂前,肩背挺直,眼中仍有疑虑:“王妃是要我去北地?可我从未涉足幽并诸州……”

“正因为没人相信你能去,所以你必须去。”苏锦黎打断她,从匣中取出一方紫檀盒,推至案前,“这里面是你母亲当年参与修订的《北地音谱残卷》。她本该是正音局第一位女提举,却被一句‘女子不得干政’逐出朝堂。”

沈琅的手微微一颤。

“带上它。”苏锦黎声音轻缓,“若有人质疑你资历,不必争辩。让他们听听,谁才真正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