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221章 火还没灭,账先烧了

第221章 火还没灭,账先烧了(2 / 2)

谢元甫立于火盆前,手中捧着一叠账册,正准备点燃。

浓烟升起,火光映照着他冷峻的脸。

“烧完这一批,就彻底干净了。”他喃喃道。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门被猛地推开。

一道身影冲了进来,声音撕裂寂静——

“东宫有变!奉命接管账目!”地窖内,火光摇曳,浓烟如蛇般在低矮的穹顶下盘旋。

谢元甫手中的账册刚燃起一角,火星四溅,映亮他瞳孔中的惊疑——门外那道突兀的声音像一记重锤砸进耳膜。

“东宫有变!奉命接管账目!”

他猛地抬头,只见沈砚大步跨入,身后跟着数名身穿东宫稽查服饰的随从,人人佩刀,气势逼人。

火盆旁六名账房齐刷刷站起,有人已将手中纸页投入火焰,有人慌忙藏匿文书于袖中。

“谁给你的权柄?”谢元甫厉声喝问,声音却微不可察地发颤。

沈砚不答,只将手中令牌高举:“太子令谕在此,守寂园即刻封禁,所有账目移交清弊专使司核查。违者,以包庇论罪。”

话音未落,地窖外骤然传来铁门被撞开的巨响。

木屑纷飞间,赵九龄率十余名暗卫破障而入,动作迅捷如风。

他们迅速控制出入口,一人甩出铁钩,勾灭火盆边缘尚未烧尽的残页;另一人翻检角落箱笼,从中抽出半卷焦黑纸片。

“找到了!”一名暗卫低声禀报,“《癸未年分红总录》残页,尚存三页。”

赵九龄接过,展开一看,朱笔小楷赫然在目:

“太子监国三年度,实得分红白银十二万七千两,折米四万三千石。”

字迹清晰,落款为“净火仪统筹处”,加盖户部右堂私印。

现场死寂。

谢元甫脸色惨白,踉跄后退一步,撞上身后石墙。

他知道,这一页纸,足以让整个东宫财政体系崩塌。

那些藏于阴暗、运转十年的油水链条,那些打着“祭祀”“香火”“还愿”名义挪用的善款,终于被人撕开了最后一层遮羞布。

赵九龄抬手一挥,六名账房当场被按倒在地,口中塞布,手脚捆缚。

他亲自将残页收进油布包,低声传令:“立刻送回王府,交王妃亲阅。”

与此同时,沈砚立于火盆前,目光落在灰烬堆中一片未燃尽的薄纸。

他蹲身拾起,拂去炭灰,只见上面写着“温阳固本散”五字,旁边列有细项:“腊月廿三拨款三千两,转入太医院药资专户”。

他心头一震。

这不是普通的支出记录。

这种药,是皇帝常年服用的补益方剂,由内廷御药房配制,账目从不外泄。

可这笔钱,竟来自一个民间祭祀机构的“还愿金”?

他攥紧纸片,指尖发冷。

当夜三更,七王府密室。

苏锦黎一袭素色深衣,发髻仅用一支玉簪固定,烛光映得她眉眼沉静如水。

她正逐一清点缴获的账册,指尖划过纸面,动作极轻,仿佛怕惊扰了这些沉睡多年的秘密。

一本泛黄的《香火流转簿》引起她的注意。

封面无异,翻开时却手感稍厚。

她轻轻拆解装订线,在夹层中发现一叠薄如蝉翼的细纸,墨迹极淡,显然是用米汁或药水书写后再显影的技术所记。

纸上列着历年“还愿金”去向,其中一条反复出现:

“每年腊月廿三,提银三千两,注‘温阳固本散’专项。”

但真正让她呼吸停滞的是下一行小字备注:

“款项不直入宫闱,经慈济坊账转三道,终抵内务省采办司乙字号户。”

她怔住。

这不是简单的贪腐。

这是精心设计的资金迷宫。

太子利用民间香火捐资,伪装成医药开支,再通过多重中转洗白,最终供养皇宫——准确地说,是供养皇帝本人所需药物的开销。

换言之,皇帝这些年吃的补药,有一部分,竟是用死人烧给神佛的钱买的。

她忽然想起萧澈曾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人作恶,并非为了夺权,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变得肮脏。”

原来如此。

这场“净火仪”,从来不只是敛财工具。

它是维系权力平衡的隐形契约——太子替皇帝解决一部分难以公开的财政缺口,皇帝则对东宫的扩张视而不见。

二十年来,双方各取所需,共饮一坛污血酿成的酒。

而今,酒坛被打碎了。

窗外,远处守寂园方向火光仍未熄灭,红光映在窗纸上,像极了即将沸腾的熔岩。

苏锦黎合上账本,指尖久久停在封面。

她没有下令追查资金最终流向,也没有召人商议对策。

只是吹熄了灯,独自坐在黑暗里,听更漏滴答。

片刻后,她起身,走到密室最深处的铜柜前,取出一把小钥,打开底层暗格。

那里已有数十册分类标签的卷宗整齐排列,每一本都标有“净火相关”“户部异动”“内廷支取”等字样。

她将《香火流转簿》放入其中,轻轻推入。

然后转身,走向书案,提笔写下一行字:

“药资转账,非直入宫闱。”

墨迹未干,风吹帘动,烛芯爆了个小小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