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风缰试束(1 / 2)

风墙之上,云背如甲。张浩从云腹直冲出顶,龙角迎风仰起,细雷在角尖缠绕成环。他把雷从环上抽下一缕,如将铁钉在指间捻细,拈出第一道缰。金蓝之丝顺着他的凝视斜插入风场切面,像在翻飞的云鳞上刻下一道极细的凿痕。

凿痕一落,风墙像被点醒,旋切层里泛出肉眼可见的漩涡折痕,环形城面的某处仿佛被人掀起一角。高空急流在更上层掠行,带出一股冷锐的剪刀风,试图把这道新生的缰丝扯断。张浩不追,他把身形横过云脊,以龙身为弓,龙角为钩,第二、第三道缰索像两道细光,一前一后落进风层的夹缝,分别固定在他先前标记的剪切层上。

“缚风,当缚其骨,不缚其皮。”他心底把这句话再念一遍。九成胜负,在于第一条落钩的位序与角度。

云背忽暗,远上方一片巨翅影从云幕后掠过,未现其形,只把风剪成一层层凌厉的薄片,向缰索的落点狂砍。第一道缰索猛地抖了三下,发出细若琴弦将断的颤鸣。张浩龙鳍横张,身形一折,猛地倒翻入云腹。他不去硬顶那层剪切,而是以“缠-锁-压”三式顺势而为:

先“缠”。他以龙鳍作翼,在两道剪切的交缝间横掠,带出一缕微旋,将风从直线拉成环,把来势最猛的一股切流绕进自己的轨道里,让其自身去缠住第一缰索的尾端,反为其护。

再“锁”。他以尾脊为轴把第二与第三缰交叉,结成临时之“风扣”,让两条缰索在剪切层之间形成稳固的三角。风层在这一扣下产生瞬间的“犹疑”,像是马蹄被绳套刮了一下而不敢再狂奔。

终“压”。他从云腹向上微微一沉,让龙躯的重量与雷场的下拽叠加,给予第一缰索一寸下按的余力。那缰丝被按入更深的剪切界面,像是钩入了风骨的一道缝隙,抖颤顿止。

缰索稳住的一瞬,云层深处透出一丝幽蓝,像潮涌间显露的海眼。张浩趁势放下第四、第五缰,仍以金蓝之色,不见张扬,落点却如针入枢,恰恰嵌入副风眼侧翼的两条“风筋”。九天雷意在角间回旋,他并未大雷霆,只用雷场的形来拢住风场的形。两相互映,风与雷便像被一只无形之手托住。

风墙的外檐显出细细的打结纹路,那些纹路沿着缰索的方向延展,仿佛一张在夜里悄悄织出的网,在云海中浮起。云背上的巨翅影又一次掠过,这一次它贴得更低,振翅所起的逆剪把第六缰生生弯出一个危峭的弧。缰丝在空中一明一灭,濒于断裂。

张浩不怒,反而低吟。他将龙吟压到最底的频段,像在巨室中推开一扇沉重的木门。那声吟震得云砖层层震颤,剪切层的相位在半息之间错开半寸。就在这半寸里,他从云顶打横,龙角一挑,把第六缰的落点从虚处拨到实处,缰丝立刻贴合风骨,弧线在空中一点点被抹平。

“龙佑”的云上信号在此刻骤亮。沿海的联控台上,风速曲线在直播面板上肉眼可见地下挫一个等级,港区的浪标灯从狂跳变成稳跳。李镇南当机立断,沉声下令:“窗口方案二启用,四十五分钟。冷链先卸,化工次之,民生物资分区转运。”

港群上空,无人侦测翼把风剪剖面的最新数据以“江河镇水阵”的节律映射到海陆同屏。贺清河盯着那九条等势线缓缓起伏,指尖在键面轻敲,把风层板块的“阈值”一项项划进作战面板:每一块风层,如同被切成规整木板的纹理被标出粗细,便于承压与卸压。他抬眼低语:“板块化,缰可控,副眼可缚。”

张浩感到云层的阻力从四面八方涌来。副风眼像一匹歪嘴的烈马,嘴角被他钩住一侧,却仍想扯断缰绳往横里甩。第七缰索应时而下,他把缰尾轻轻一抖,在空中打了个极小的“活扣”。活扣不是死死卡住,而是在风骨回缩时自行越扣越紧,借风之力自缚。

就在此刻,巨翅影第三次落下。它不再只剪风,而是把一股从高空落体的冷流斜插入缰网之间,像是有人从台上泼下了一桶冰渣,逼得缰丝一阵“哑痛”。第八缰被迫上扬,脱离既定的剪切层半寸。

中强度反转在此爆起。若第八缰浮起,则前面七缰都要受力重分,副眼不但不缚,反要回摆。

张浩并不求快。他把龙身猛然压低至云层下缘,龙鳍向外一展,像两柄无形的大梭定在空中。随即他以尾槌为笔,在风场切面的边缘极快地写下三个看不见的“字”。那是他在胸腔里默数的三记节拍——缠、锁、压——再一次重演,不过这一次针对的是第八缰的落点与副风眼自身的旋向。他让第八缰先顺势随风带出半寸,再借副眼自旋之力反手一扣,把它落在副眼“齿轮”间最脆的一齿上。

第九缰随后落地无声。九道金蓝之带在云海中一齐暗亮,像远古工匠在夜色里把九根看不见的梁先挂上斗栱。云层不再只是一团乱云,而是显露出层层不同的筋理与板块。风被剖分,成为九块可控的“风层板”。

副风眼一滞。那像是歪嘴烈马在奔至悬崖前被缰绳生生勒住前蹄的那一刹,蹄下火星四溅。风墙的外围旋速突然跌落一阶,沿海的旗布不再狂舞,码头吊机的摇摆回到可控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