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张辽嘴角微扬,虽然张合沉默不语,但他明白对方内心已有所动摇。只是眼下人多口杂,不便多言。若要彻底说服张合归降,还需一个能击溃其心理防线的契机。

此刻刘苍与袁绍的激战方才拉开序幕,胜负尚未可知。在这种局势未明之际贸然站队绝非上策,况且张合目前的处境尚可,远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返回高阳城后,将士们皆被张合的骁勇所折服,纷纷上前关切问候。但疲惫不堪的张合无心理会众人,只想尽快休憩。

摆脱众人后,张合径直回到居所。此时淳于琼意味深长地望了他一眼——虽夜色已深,但他分明看见张合与敌将张辽密谈多时。虽不知具体内容,但此举难免令人起疑。

翌日清晨,张合刚在晨练时,仆人慌慌张张跑来禀报:\"将军,淳于将军命您即刻前去。\"

\"莫非张辽又来叫阵?\"

仆人支吾答道:\"不...听说淳于将军要问罪于您。门外候着十余精兵,说是若您不从,便要强行押解...\"

张合闻言暴怒:\"淳于小儿安敢如此!\"但转念想到若贸然反抗,正中对方下怀。他心知昨日违令出战,又与敌将密谈,确实招人猜忌。遂冷声道:\"某倒要看他有何话说!\"

来到院外,果然见十余名彪形大汉严阵以待。众人虽恭敬行礼,却将张合团团围住。张合冷眼环视,冷哼一声随他们前往。

见到淳于琼时,张合当即质问:\"淳于琼!你这是何意?\"

淳于琼冷哼一声,反唇相讥:\"我倒要请教张将军!昨日违抗军令执意与张辽交手,虽未分胜负暂且不论——可昨夜归城前,你与敌将张辽阵前对峙,战不战退不退,究竟密谈何事?\"

\"你二人素未谋面,初次交锋便惺惺相惜?张辽乃刘苍帐下虎将,尔身为袁公麾下统帅,两军对阵之际竟与敌首暗通款曲!本将如何放心将兵权交付于你?\"

\"今日张辽若再来叫阵,你便留在营中静养罢!\"

张合闻言恍然,胸中顿生寒意。这淳于琼竟疑心自己通敌!此刻他方知何谓臭味相投——袁绍用人之道,果真是蛇鼠一窝。\"好个淳于琼!\"他突然仰天大笑,\"他日高阳城破时,莫怪我未曾提醒——张辽此人,绝非等闲!\"

他强抑心绪未露分毫,说罢大步流星返回营帐。

日昳时分,张辽果然卷土重来。听闻淳于琼以\"张将军染恙\"搪塞,立即会意——昨日阵前那番做作,原是故意让城楼上的淳于琼瞧见的反间计!见计策奏效,他便佯装撤兵转攻周边郡县,实则暗中调遣陷阵营直插冀州腹地。

袁绍得报高阳告急,惊得掷碎了茶盏。这囤粮重地若失,数万大军顷刻便要断炊!急调五千精驰援,倒让淳于琼自觉高枕无忧:\"纵使张辽率四五万兵来,有此雄兵何愁守城不下?\"

殊不知此时此刻,高顺率领陷阵营已如利刃出鞘,绕过安平郡防线直抵信都城下。铁甲映着残阳,在冀州大地上投下森然阴影。

安平郡乃战略要地,袁军的后勤补给皆需途经此处。倘若高顺能在安平郡制造混乱,必令袁绍暴跳如雷。信都周边河网密布,除广袤农田外更有大片森林——此刻陷阵营就藏身于距城仅二里的密林中,因其位置隐蔽,守军全然未设防。

\"禀将军,探子已从城中返回。\"

\"带上来。\"

片刻后,斥候上前禀报:\"城内守军千余,北门驻防百人,每刻有巡卒经过。郡守府位于城**。\"

高顺沉吟道:\"两刻钟足以行事。入夜后由我亲率百人夺取城门,尔等随后接应。\"

\"诺!\"

暮色四合时,乌云蔽月,天地昏黑。身着玄甲的陷阵勇士如同夜魅,至四更天,高顺已率部潜至城墙下。守军懈怠,竟无人察觉绳索已悄然悬上城垣。

高顺率先攀援,士卒紧随其后。这些经特殊训练的战士动作矫健,不消半刻已有数十人登城。只见守军横七竖八酣睡正香,高顺果断拔出短刃,率众将这些守军永远留在了梦乡......

夜半时分,一名守军猛然惊醒,瞥见高顺漆黑的身影,当即就要喊——

“敌”字未出口,高顺飞掷的兵刃已贯穿其喉。陷阵营士卒见状,眼中尽是敬佩,高顺却面不改色拔出利刃,血溅三尺。

不出半刻,城头守军尽数伏诛。高顺令部属换上敌甲,静候在登城梯口。

两刻后,巡哨如期而至。十二人小队踏着台阶而上,忽觉异样——平日此起彼伏的鼾声竟消失了。正要探查,地上“**”骤然暴起!滚烫的血从喉头喷涌时,他们徒劳地按着伤口,却阻挡不了生命的流逝。

城门处二十余守军正昏沉欲睡,哪料“巡哨”去而复返。寒光乍现间,大半已成了枪下亡魂。待北城门尽数易主,高顺急遣人通知密林中的陷阵营。

城外铁骑闻讯而动,如惊雷碾过旷野。然整座北门早落入掌中,无人察觉这隆隆蹄声。入城后高顺厉声分配:“四百人取三门,余者随我攻太守府!”

“诺!”

直到大军横穿街巷,沉睡的城池才被铁蹄惊醒。

**【高顺率军突入太守府,将正与小妾厮混的太守一把擒住,干脆利落地了结其性命。此时的信都城尚未从混乱中回神,转眼间已落入高顺掌控之中。

城内堆积着预备运往北方的物资,高顺只扫了一眼,下令士兵留下必要粮草,余者尽数焚毁。\"带不走的东西,留给袁绍也是资敌。\"他冷然道。百姓因昨夜厮杀声胆战心惊,直至晌午仍紧闭门户,街上空无一人。

高顺根本无意驻守。补充完军粮,他立即带领陷阵营南下。信都城?不过是个弃子——他比谁都清楚,深入冀州只为搅乱袁绍腹地,而非攻城略地。若困守一城,反倒违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