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后寻得良机,方可挥师东渡,收复江东基业。\"
孙权眼中的怒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思的神色。
他初闻此计,只觉荒谬绝伦。
但冷静思量后,发现从会稽渡海北上淮南,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吕布号称天下第一武将,坐拥淮南之地。
借其之力对抗刘备,未尝不是收复江东的良策。
至于吕布的恶名,他根本不在乎。
在孙权眼中,颜面与尊严不过虚妄之物。
若刘备肯罢兵,他甚至愿意俯首称臣。
那么暂时投靠吕布,又算得了什么?
孙权背过身去,陷入长久的沉思。
\"罢了。\"
\"为报长兄之仇,为**孙氏基业,我孙权......甘愿忍辱负重。\"
孙权疲惫地摆了摆手:“就按伯言的计策,速速退往会稽,从海路投奔吕布。”
陆逊立即奉承道:“主公胸怀越王之志,定能成就大业!”
“伯言可愿随我同去淮南?”孙权突然问道。
陆逊神色犹豫起来。
当初陆家支持孙权继位,本是一场豪赌。若能助其击退刘备,便可立下拥立之功,使陆氏成为江东第一望族。可惜今日火攻之计失败,折损上万兵马,这局豪赌已然落败。
作为外来诸侯,孙权尚可逃亡淮南。但陆氏根基在吴郡,怎可能随之远走他乡?最佳选择自然是向新主刘备投诚。身为陆氏子弟,他断不可能抛弃宗族随孙权**。
献策劝走孙权,实为脱身之计。若孙权执意死战,他这个义弟将进退维谷:随战则玉石俱焚,不战又背负不义之名。唯有送走孙权,才能悄然与旧主切割。
“臣本当誓死追随。”陆逊正色道,“但主公他日挥师南下时,需有人在江东接应。臣愿假意归顺刘备,待主公渡江之日,定当召集旧部里应外合!”
孙权的嘴角微微扬起一丝难以捕捉的讥讽。
什么假意向刘备投降,什么充当内应。
鬼才信你!
不过是看孙家败局已定,不愿随我去淮南仰人鼻息,想留在江东投靠新主刘备罢了!
孙权心底嗤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反而欣然赞许道:
“伯言此计高明!有你做内应,何愁将来不能重夺江东!”
陆逊暗自松了口气,以为自己的托词成功骗过了孙权。
二人又寒暄几句,孙权便打发陆逊去筹备渡海事宜,支开了这位义弟。
待四下无人,孙权立刻召来周泰,压低声音吩咐:
“幼平,立刻派一队心腹伪装成刘备军登岸。”
“趁大耳贼尚未完全占据吴郡,给我将陆氏全族屠尽!”
周泰闻言悚然色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惊愕地望向孙权——陆逊不是你的结义兄弟吗?
如今竟要假扮刘备军灭他满门,这究竟是何用意?
“吕蒙恐怕已凶多吉少,我此去淮南,身边岂能没有谋士相助?”
“陆逊虽不及秦牧智谋超群,也算得上当世奇才。”
“这等人才,岂能留给大耳贼!”
孙权眼底寒光闪烁,唇边浮起一抹阴鸷的弧度。
周泰猛然醒悟——屠灭陆氏,便是绝了陆逊留在江东的退路。
届时怀着对刘备的灭门之恨,陆逊只能死心塌地追随孙权投奔吕布,为孙氏**江东殚精竭虑!
“主公,陆逊终究是您义弟,当真要……”周泰仍有些迟疑。
孙权冷然打断:“成大事者,岂能优柔寡断?”
“只要能叫陆逊死心效命,灭个陆氏算什么。”
寒风凛冽,周泰不禁打了个哆嗦,望向孙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惊惶。
他原以为效忠的这位年轻主君,仅仅精于权术谋略。
未料想,孙权竟还藏着一副铁石心肠。
\"幼平,莫非你要抗命?\"
见周泰迟疑,孙权蓦然回首,眼中寒光乍现。
周泰浑身剧震,赶忙抱拳:
\"主公对泰恩重如山,纵使刀山火海,泰也万死不辞。\"
\"休说剿灭陆氏,便是此刻要泰项上人头,也绝不皱半下眉头。\"
孙权这才舒展眉头,颔首称许。
周泰当即领命,转身消失在细雪中。
......
吴县废墟。
冲天烈焰已然熄灭。
五万蜀军士卒正在焦土上重整营寨,清点战损。
帅帐之内,刘备端坐尊位,聆听着诸将奏报。
\"此战斩敌首级三千,生擒五千余众。\"
\"江东兵马几近全殁。\"
\"孙权仅率残部不足两千,沿太湖南窜会稽。\"
太史慈将战况娓娓道来。
刘备长叹一声,目光转向长发垂肩的谋士:
\"若非军师看破孙权火攻毒计,我等早已葬身火海。\"
\"如今反借此计,尽歼江东残兵。\"
\"此役过后,孙权再无可用之兵,会稽指日可下。\"
帐中众将无不振奋。
此战彻底粉碎了孙氏最后的主力,意味着江东余孽已如风中残烛。
接下来只需派遣偏师追击,便可轻松扫平会稽,彻底平定三郡。
江东之战,已然胜券在握。
\"主公,末将还生擒敌帅吕蒙,请主公示下!\"
太史慈又添上一笔战功。
刘备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当即对太史慈大加封赏,随即传令将吕蒙押到大帐中。
不多时。
披散头发、浑身血迹斑斑的吕蒙被推搡着拖入帐内。
“你就是吕蒙?”
刘备居高临下,冷冷注视着这个狼狈不堪的俘虏,沉声喝问。
话音未落。
“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