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依旧从容,反问道...
主公您想要招揽太史慈的话,得先了解他的为人。
还记得当年您与他一起在北海救援孔融的事吗?想必您最清楚他的脾性,可否与我们说说?
刘备刚要开口。
秦牧又补充道:
太史慈的勇武过人,我们都晓得。
主公不妨说说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秦牧的引导下,刘备收起雀跃的心情,努力回忆着多年前的往事。
与太史慈相处的点点滴滴渐渐清晰起来。
说到太史子义这个人,就像他的字一样,首先突出的就是一个\"义\"字。
他本是东莱人,当时被围的是北海国,本可以置身事外。
只因孔北海得知太史慈远赴辽东后,多次派人照顾其母范老夫人。
这位范老夫人也是明事理之人,感念孔北海的礼遇,得知他被黄巾围困,便让子义前去相救。
这才有了单骑救北海的佳话。
再有一个就是\"孝\"字。
子义是出了名的孝子,母亲一句话就能让他以身犯险去救孔北海,足见一斑。
孝义双全,这就是我认识的太史子义。
刘备用充满敬意的语气道出了对太史慈的评价。
众将领听着这番描述,渐渐对太史慈肃然起敬。
就连刚才还喊着要带兵讨伐太史慈的黄忠,此刻脸上也露出了钦佩之色。
秦军师,这太史慈的为人的确令人敬佩。
只是您问主公这些,与招降他有何关联?
黄忠敬佩之余,仍有些不解。
刘备也看向秦牧,显然这也是他的疑问。
秦牧依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主公最近可曾听说青州的局势?
老刘一时语塞。
青州战局与招降太史慈有何关联?
\"探子曾报,袁绍进兵易京时,派其子袁谭攻取青州。\"
\"这袁谭确有才能,横扫青州各郡。\"
\"听闻孔融不敌,已放弃北海,前往许都任职。\"
刘备压下疑惑,将青州形势道来。
随后目光灼灼望向秦牧,期待其解答。
\"袁氏染指青州,北海既失,东莱郡必遭兵祸。\"
\"范夫人身居东莱,已陷险境。\"
\"两月前,我托糜竺借徐商路,以主公之名将范夫人接至荆州。\"
\"料想此时,她应已抵达襄阳。\"
\"主公深知范夫人秉性,最是明理重义。\"
\"主公千里相救,她岂能不感恩戴德?\"
\"依其性情,必会主动修书劝太史慈归顺。\"
\"以主公声望,加之故交情谊,太史慈定会率军来投。\"
秦牧不再绕弯,道出全盘计划。
\"范夫人?\"
\"军师竟将范夫人接至襄阳?\"
刘备恍然大悟,愈发惊讶。
秦牧拱手致歉:
\"当时夏口战事吃紧,此等小事,未敢惊动主公。\"
\"军师本有专断之权,备岂会怪罪。\"
刘备连连摆手,仍觉难以置信:
\"那时正与周瑜对峙,柴桑未下,与太史慈素无往来。\"
\"不想军师早在那时,就已布下招揽之局?\"
刘备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两个多月前,刘备与太史慈毫无瓜葛。
当时能否击退孙策入侵、守住夏口尚未可知。
难道秦牧那时就已预见今日兵临建业、招降太史慈之势?
\"秦军师竟能神机妙算至此?\"
\"这等谋略实在骇人,我自愧不如!\"
\"叔父要我拜水镜先生为师,我看秦军师胜过他十倍!\"
\"若能拜他为师,定能获益匪浅,谋略精进,前途无量...\"
庞统暗自赞叹不已,已生出拜师之念。
\"神机妙算乃谋士本分。\"
\"天下虎将本就稀少,若不能未雨绸缪,为明主延揽人才,我这军师岂非徒有其名?\"
秦牧谈笑自若。
\"好个神机妙算!\"
刘备赞叹之余又感慨:
\"这对军师易如反掌,却非所有谋士皆能做到。\"
\"军师对谋士的要求,未免过高了。\"
正说话间,
周仓匆匆进帐,呈上书信。
秦牧阅后笑道:
\"主公,范老夫人来信了。\"
\"请速遣人送往泾县,招揽太史子义这员虎将。\"
刘备大喜,当即亲笔修书,命孙乾携两封书信星夜赶往泾县。
待孙乾离去,
刘备令大军就地休整,一面等候粮草,一面静候太史慈来投。
...
五日光阴悄然流逝。
江畔军营旌旗招展,堆积如山的粮车将营地围得水泄不通。三十万斛军粮的辎重车队沿着江岸蜿蜒十里,士卒们正忙着将最后几车粟米搬入临时搭建的粮仓。
中军大帐内,牛皮地图铺展在柏木案几上。庞统指尖划过建业城郭的轮廓,鲁肃则指着沙盘上几处关隘解说防守要点。刘备凝神细听,不时轻轻颔首。
\"报——\"
亲兵队长陈到掀帐而入,甲叶碰撞声惊起案头烛火。这位向来沉稳的将领此刻眉梢带喜:\"东南方向尘烟大作,约五千人马正向我营而来。旗号分明是'太史'二字!\"
刘备霍然起身,案上茶盏被袖风带得叮当作响:\"可是子义将军?范老夫人那封家书果然奏效!\"他转向端坐如松的秦牧,却见这位谋士只是捻须浅笑,仿佛早已知晓这天降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