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2)

周瑜凝立于城防图前,指尖轻叩图卷,听诸将禀报防务。

“贺齐领精兵一千镇东门,全琮率一千甲士守北门......”

“除中军亲卫五百与六百辅兵外,六千精锐已悉数布防四门。”

“遵照都督军令,自今日起全军驻守城垣,枕戈待旦。但凡敌军有所异动,即刻可迎头痛击。”

贾华禀报完毕,周瑜眉间川字纹终于稍展。

“伯符偏要韩当驻守水寨,调走我四千精兵,真是可惜。”

“眼下只剩六千士卒,勉强够守住四门,城中兵力终究捉襟见肘。”

“罢了,先集中人手固守城墙要处。”

“若韩当那四千人在,何至于此……”

周瑜屈指叩着案几,低语间透出对孙策安排的不满。

贾华清了清嗓子劝道:“兵贵精不贵多。我军皆是以一敌十的锐卒,四门守将更是忠勇兼备。城中粮草充裕,又有都督坐镇调度,刘备纵有千军万马也难破城。”

“只要坚守到主publi援,内外夹击必能解围!”

他本欲弃城南撤,见周瑜决意死守,反倒燃起斗志。

周瑜闻言傲然扬眉:“你总算明白过来了。”

“柴桑城坚粮足,将士用命,大耳贼就算百万雄师——”

话音未落,亲卫的尖叫声骤然刺破夜空。

“着火了!西南边烧起来了!”

周瑜箭步冲出厅堂,只见西南角烈焰腾空,映红半座城池。

贾华尚在嘟囔:“哪个蠢货闯出这般大祸?”

周瑜死死盯着火光,突然面如死灰:“粮仓!那是粮仓方位!”

“立刻调人救火!快——”

贾华跌跌撞撞跑去传令,周瑜已策马冲向火海。待赶到时,粮仓早化作冲天熔炉。

粮仓周围横七竖八躺着许多**,明显经历过一场恶战。

“报告将军!”

贾华满脸悲愤,驱马上前汇报:“蒋钦和丁奉这两个叛徒带着亲兵偷袭粮仓,还**焚烧粮草!”

周瑜身形猛然一晃,脸上瞬间布满震惊与错愕。

竟然是蒋钦和丁奉?

这两人为何突然发疯,跑来烧自家粮仓?

周瑜心念电转,突然浑身一颤,瞳孔剧烈收缩。

“鲁肃!”

“我想起来了,这两人都是鲁肃举荐的。”

“难道鲁肃已经投靠刘备,策反了他们来城里制造混乱?”

周瑜终于想通了。

刘备算准他会死守柴桑,就利用鲁肃这层关系,轻而易举烧毁了军中粮草。

没有粮草,如何养活六千将士?

不出五日,城中将不攻自乱。

这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绝妙策略。

如此狠毒的计策,周瑜不用想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

“秦牧,你好狠的手段!”

“鲁肃鲁肃,你背叛孙策也就罢了,居然还帮着刘备对付我!”

“卑鄙**!”

“我周瑜真是瞎了眼,竟与你这种人结为挚友!”

“可恨!实在太可恨了!”

周瑜气得浑身发抖,不停捶打胸口。

急怒攻心之下,他只觉天旋地转,直接从马背上栽了下来,当场昏死过去。

“将军!”

四周顿时乱作一团。

......

当周瑜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已躺在床榻上。

“粮仓!粮仓的火扑灭没有!”

他猛地从床上弹起,厉声喝问。

贾华扶着周瑜劝道:\"都督保重身体要紧,粮库的火已经灭了。\"

周瑜缓过神来赶忙追问:\"抢救出多少粮食?\"

贾华支吾着摇头叹气。

这声叹息已说明一切。冲天大火将粮库化为灰烬,能抢出多少粮食?

恐怕颗粒无存了。

\"蒋钦!丁奉!你们这两个叛徒!\"周瑜咬牙切齿怒骂,\"抓到没有?我要将他们千刀万剐!\"

贾华低声回禀:\"都督昏迷时我们已去捉拿。谁知他们早有准备,放完火就趁乱**逃跑,八成是投奔刘备去了。\"

周瑜胸口发闷,几乎又要吐血。

\"贺齐他们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能让叛徒逃跑?\"周瑜强压怒火质问。

贾华苦着脸解释:\"我军兵力不足,柴桑城这么大,城墙哪能处处重兵把守?那两个叛徒找到防守薄弱处,杀散守军突围。等贺将军带兵赶到,他们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这番解释让周瑜的怒火无处发泄。毕竟手下只有六千兵马,主力都驻守四面城门。蒋钦丁奉避开城门,专挑防守松懈处突围,确实难以防范。

\"这两个背信弃义的混账,果然和鲁肃是一路货色!\"周瑜恨恨道,\"日后定要亲手宰了他们!\"

眼下粮尽援绝,除了痛骂泄愤,已是无可奈何。

\"都督,存粮最多只够三天了。\"贾华忧心忡忡地补充道。

军心已乱,粮食只剩三天,守城无望,不如趁早突围!”贾华再次进言,劝周瑜放弃柴桑。

周瑜拍案而起,怒视贾华:“柴桑乃江东门户,伯符基业岂能轻弃?再有言退者,军法从事!”

贾华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都督,事到如今还执迷不悟?粮尽兵溃,拿什么守城?难道要让弟兄们白白送死?”

周瑜一愣,竟无言以对。饿着肚子的兵卒,谁会拼命守城?

他颓然坐下,沉默半晌,忽然冷冷开口:“传令——征调全城百姓存粮,一粒不留!”

贾华大惊:“这……百姓无粮过冬,必定饿殍遍野,民怨沸腾!”

周瑜目光森然:“饿死百姓,柴桑还是孙家的。”

\"将士们若是断了粮,这柴桑城便要易主!\"

\"生死存亡之际,守城才是当务之急,那些虚名不要也罢!\"

\"胆敢作乱者,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