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1 / 2)

那些密密麻麻的草人此刻成了索命符。寻常船只尚能抵挡火箭,这些干燥的稻草却会瞬间化作火海。所谓妙计,转眼就要变成葬送千军的陷阱。

冷汗浸透衣背,他急忙向秦牧行礼致谢:\"若非师尊点醒,亮险些铸成大错。\"

刘备默默思量:果然还是子璟先生更胜一筹。正欲开口否决此计,却听秦牧轻笑道:\"倒也不必全盘否定,关键要等雨天行事。\"

\"雨天?\"师徒二人异口同声。

秦牧指尖轻叩案几:\"火畏水势。只要选在雨夜行动,莫说火箭,便是火龙王亲临也无可奈何。\"

这番话如拨云见日。诸葛亮眼前浮现出雨幕笼罩的江面——倾盆大雨中,所有火攻都将失效。孙策除非失心疯,否则断不会在雨天动用火箭。

诸葛亮眼前一亮,立即向秦牧恭敬行礼:

\"师尊深谋远虑,**这点小聪明实在望尘莫及!\"

这位卧龙先生不知何时竟也学会了奉承话。

秦牧笑着摆手:

\"得了孔明,客套话留着等从孙策那里骗到箭再说吧。\"

\"现在去好好准备,等老天下雨就行。\"

刘备闻言开怀大笑。

随后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要求,调拨了四十多艘运粮船和百名水军。

诸葛亮带领这支队伍,将船只装上草料,日夜驻守江畔等待天降甘霖。

这一等就是三天。

黄昏时分。

遵照驻守江边的原则,诸葛亮照例在岸边生起篝火准备晚饭。

忽然江风骤起。

原本灰暗的天空顷刻间乌云翻滚。

几声雷鸣过后,秋雨骤然而至。

雨势虽不算大,但已足够克制火攻。

\"终于等到了!\"

诸葛亮喜出望外,丢下饭碗跳起来大喊:

\"传令下去,带上锣鼓立即登船,目标南岸敌军大营!\"

百余名士兵顾不上热腾腾的饭菜,匆忙登上草船。

四十余艘草船很快驶离水寨,转眼消失在雨幕中。

......

南岸江东军大营。

中军帐内正在举行酒宴。

\"伯符将军威震夏口,吓得大耳贼躲在对岸不敢出战。\"

\"以将军的神武韬略,加上江东水师之强,刘备败亡指日可待!\"

\"在下身为盟友,理当略尽绵力。\"

\"恳请伯符将军拨给我数千精兵,让我从陆路进攻荆南,威胁刘备侧翼。\"

刘琮高举酒杯对孙策大肆吹捧后,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这番奉承话说得孙策心花怒放。

刘琮的提议不无道理,作为刘表之子,他毕竟是名义上的荆州主人。

若能借助其声望,招揽刘表旧部,一举攻下荆南,便可迫使刘备分散兵力。

如此一来,对正面战场亦有裨益。

孙策当即有意应允。

周瑜却轻咳一声,抢先开口:

“刘备拥兵五万,我军仅四万之众,不宜再分兵荆南。”

“与其分散兵力,不如请刘使君发出檄文,号召荆州旧部前来夏口助战。”

“届时我军与荆州兵马合力,必能在兵力上压制刘备。”

说罢,周瑜暗中向孙策递了个眼色。

孙策顿时会意。

若任由刘琮借江东之兵收复荆南,壮大自身,岂非白白便宜了他?

待击败刘备后,还得再对付一个崛起的刘琮,徒增麻烦。

周瑜看穿刘琮的盘算,反将一军,令他召集旧部至夏口,合力对付刘备。

如此既能增强战力,又可将其置于掌控之下,随时拿捏。

“这……”

刘琮一时语塞,转头望向蒯越。

“公瑾言之有理,夏口方是主战场,荆南暂且搁置。”

“刘使君,便依公瑾之策行事吧。”

孙策不容蒯越插话,直接拍板。

蒯越只得微微颔首示意。

刘琮不敢违逆,只得遵从。

孙策大为满意,举杯笑道:

“来!共饮此杯,预祝两家联手,大破刘备!”

刘琮与蒯越强颜欢笑,举杯饮下苦酒。

酒刚入喉。

帐帘忽掀,潘璋匆匆闯入。

“主公!”

江畔战鼓骤起,杀声震天,似有敌舰夜袭!

孙策眉峰微挑,面露诧色。

两军隔江相持,彼此底细早已明朗——江东水师雄劲,刘军舟楫孱弱,此乃不争之实。

他尚未兴兵问罪,刘备竟敢率众渡江来犯?

\"好个织席贩履之徒,倒是长了胆魄!\"

\"随我观阵!\"

孙策振衣而起,冒雨疾行至江岸。但见雨帘如幕,雾锁寒江,唯闻金鼓交鸣,杀声鼎沸,却不见半片帆影。

周瑜忽按住他执剑之手:\"伯符且驻!此夜黑雾重,刘备偏择此时以弱击强,恐有诈谋。\"

孙策目光骤凛,幡然警觉:\"公瑾所言极是,必是那秦牧之计!\"

孙策-6次

周瑜-2次

刘备-3次

秦牧-2次

伯符-2次

公瑾-2次

其余人物称谓如\"织席贩履之徒\"等均为史书常见代称)

南岸军营,孙策沉思片刻,果断传令:

\"全军固守水寨,不得贸然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