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安顿好孩子们,又转身去照顾张清鸢:“你想吃点什么?我去给你取,别累着。”张清鸢笑着说:“我想吃点清淡的,蔬菜沙拉和燕窝羹就好。”沈砚点点头,先去沙拉区选了新鲜的生菜、圣女果、黄瓜,淋上低脂的油醋汁,又去汤品区盛了一碗温热的燕窝羹,细心地撇去表面的浮沫,才端到张清鸢面前:“慢点喝,燕窝羹补身子,正好适合你。”
苏青庚和沈伯山直奔海鲜区,苏青庚拿起一个梭子蟹,掰开后蟹黄饱满,蘸了点姜丝醋,咬了一口,鲜得眯起眼睛:“这螃蟹真肥,比中午吃的还鲜!”沈伯山则喜欢吃基围虾,剥了满满一碗,还不忘给身边的苏氏剥了几个:“你也多吃点,补补气血。”苏氏笑着接过,放进嘴里:“确实新鲜,比咱们那边买的好吃多了。”
李婉娘则在热菜区徘徊,夹了块酱排骨、一个狮子头,又盛了一碗菌菇汤:“还是热菜吃得舒坦,冬天就该吃点暖乎的。”她还特意给楚昭雪夹了块狮子头:“昭雪,你刚生完孩子,多吃点肉补补。”楚昭雪笑着接过:“谢谢妈,您也多吃点。”
沈薇和沈玥则直奔甜品区和烧烤区,沈薇拿了一盘烤羊排、一串烤鸡翅,还端了一碗桂花酒酿圆子;沈玥则选了芒果班戟、提拉米苏,还舀了一小碗巧克力冰淇淋,吃得不亦乐乎:“太好吃了!这冰淇淋一点都不腻,还有芒果味的!”沈薇笑着提醒:“少吃点冰淇淋,小心着凉。”自己却忍不住舀了一勺沈玥的冰淇淋,尝了尝:“确实挺好吃,甜而不腻。”
程月瑶和林雨嫣取完自己的菜,又主动帮着照看孩子们。程月瑶发现悦之的围兜脏了,立刻从包里拿出干净的换上,林雨嫣则给三个小家伙各递了一块磨牙饼干,让他们自己抓着吃,缓解等待食物的无聊。
餐桌中央,三把婴儿椅并排摆放,乐之和悦之、安之三个小家伙坐在一起,手里抓着磨牙饼干,时不时互相看看,咿呀交流,模样憨态可掬。大人们围坐在周围,边吃边聊,热菜的香气、海鲜的鲜甜、甜品的香甜交织在一起,伴着轻柔的钢琴曲和孩子们的咿呀声,氛围温馨又热闹。
沈砚时不时给张清鸢夹菜,又给岳父岳母添汤,忙得不亦乐乎。李婉娘看在眼里,悄悄跟苏青庚说:“阿砚这孩子,是真细心,把清鸢照顾得没话说。”苏青庚点点头,看向沈砚的眼神满是欣慰:“是啊,清鸢跟着他,我们放心。”
吃到一半,服务员推着一辆小车过来,车上是刚出炉的烤榴莲和芝士焗红薯。沈玥眼睛一亮:“烤榴莲!我要吃!”沈砚帮她取了一小块,提醒道:“慢点吃,有点烫,而且榴莲热量高,少吃点。”沈玥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软糯香甜的口感让她眼睛都眯了起来:“太好吃了!”
张清鸢想吃点水果,沈砚立刻去水果区选了些草莓、蓝莓、车厘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又用小勺把草莓切成小块,递到她面前:“吃点水果解解腻,都是洗干净的,放心吃。”张清鸢笑着接过,小口吃着,脸上满是幸福。
孩子们吃完辅食,开始有点坐不住了,沈薇和沈玥主动带着他们在餐厅的角落玩耍——那里有酒店专门设置的儿童游乐区,虽然不大,但有滑梯、积木和绘本,足够孩子们玩一会儿。沈薇陪着安之搭积木,沈玥则给乐之和悦之讲绘本,三个小家伙看得津津有味,不再吵闹。
大人们则继续享用晚餐,沈伯山和苏青庚喝了点红酒,聊着家常;李婉娘和苏氏则讨论着明天要带的特产,打算买些酱排骨和桂花酒回去;沈砚和张清鸢则小声聊着孩子出生后的规划,语气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不知不觉,晚餐已经吃了一个多小时,每个人都吃得肚子圆滚滚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沈砚结完账,沈薇和沈玥带着孩子们从游乐区回来,乐之和悦之趴在她们怀里,有点犯困了。
“吃饱了吧?咱们回房间歇着,明天还要早起返程呢。”沈砚提议,大家一致同意。一行人拎着打包的甜品和水果,慢慢往电梯方向走。孩子们在怀里睡得香甜,大人们则聊着刚才的美食,回味着这顿惬意又丰盛的自助餐。
回到房间,沈砚先把孩子们安顿好,又给张清鸢倒了杯温水:“累坏了吧?先躺会儿,我去给你放洗澡水。”张清鸢点点头,靠在床头,看着窗外的夜景,心里满是温暖——这趟冬日的无锡之行,有美景、有美食,更有家人的陪伴,而这顿温馨的自助餐,无疑为这段美好旅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到房间时,乐之和悦之已经在楚昭雪和林雨嫣怀里睡熟了,小脑袋歪在肩头,呼吸均匀。唯独安之精神头还没散,被沈砚抱在怀里,小手紧紧抓着沈砚刚才打包的小馒头,黑亮的眼睛东瞧西看,对房间里的落地灯格外好奇。
“先把孩子们放到床上睡吧,折腾一天了。”苏氏轻声说道。楚昭雪和林雨嫣小心翼翼地把乐之和悦之放在卧室的大床上,盖好薄被,两个小家伙动了动,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继续沉沉睡去。
沈砚抱着安之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苏凝雪坐在旁边,帮安之脱外套。小家伙不乐意,扭动着小身子,嘴里咿咿呀呀地哼着,小手还在沈砚怀里摸索,像是在找什么。沈砚笑着从口袋里掏出白天买的小老虎挂件,在他眼前晃了晃:“安之,看爸爸手里是什么?小老虎,嗷呜——”
他故意学着老虎的样子低吼了一声,逗得安之咯咯直笑,小手伸过来要抓挂件。沈砚顺势把他搂得更近,鼻尖蹭了蹭他的小脸蛋,声音放得又轻又柔:“安之乖,叫爸爸,爸爸给你玩老虎。”
这话他平时常说,安之总是只会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他,最多咿呀回应两声。可今天,沈砚刚说完,安之抓着挂件的小手顿了顿,小嘴巴动了动,像是在酝酿什么。
客厅里的人都下意识地安静下来,李婉娘正擦桌子的手停在半空,苏青庚和沈伯山也转头看过来,连刚要去倒水的程月瑶都停下了脚步。大家都知道,安之还不到两岁,平时只会说些简单的叠词,“爸爸”这两个字,从来没完整说过。
沈砚也屏住了呼吸,心脏砰砰直跳,眼睛紧紧盯着安之的小嘴巴,生怕错过什么。
就见安之眨了眨眼睛,看着沈砚,小嘴巴再次动了动,然后,一声软糯又清晰的“爸爸”,从他喉咙里滚了出来:“爸...爸...”
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炸在客厅里。
沈砚整个人都僵住了,怀里的安之还在咯咯笑,手里抓着小老虎挂件晃来晃去,仿佛刚才那声“爸爸”只是无心之语。可沈砚听得清清楚楚,那两个字,软糯、真切,一下下撞在他的心尖上。
“安之...你刚才说什么?”沈砚的声音都在发抖,他小心翼翼地把安之从怀里抱起来,让他面对面看着自己,眼睛里瞬间涌上了水光,“再叫一声,安之,再叫爸爸听听?”
安之被他抱得有点高,小手抓着他的衣领,歪着小脑袋看他,像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激动。过了几秒,他又咧开嘴笑了,这次,清晰地喊了一声:“爸爸!”
“哎!哎!爸爸在!”沈砚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一把将安之紧紧搂在怀里,力道大得像是怕他飞走,又怕勒疼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姿势,“我的乖儿子!会叫爸爸了!安之真棒!”
他抱着安之在客厅里转了好几个圈,脚步都有些踉跄,嘴里不停念叨着:“会叫爸爸了!我儿子会叫爸爸了!不到两岁就会叫爸爸了!”那股激动劲儿,像是中了大奖,又像是得到了全世界最珍贵的礼物。
苏凝雪坐在沙发上,眼眶也红了,脸上却满是惊喜和欣慰。她看着沈砚抱着安之欢呼的样子,笑着擦了擦眼角的泪:“我就说他最近要开口了,没想到这么突然,还偏偏先叫了爸爸。”
李婉娘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沈砚的后背,笑着说:“看你激动的,眼泪都下来了。安之真乖,真给你争气,第一次叫人就叫爸爸。”她转头看向苏青庚,眼里满是骄傲,“你看这孩子,多聪明,不到两岁就会叫爸爸了,以后肯定是个机灵鬼。”
苏青庚也笑着点头,走过去拍了拍沈砚的肩膀:“恭喜你啊,阿砚。这声爸爸,可比什么都金贵。”他看着安之,眼神慈爱,“安之真厉害,来,再叫一声爷爷听听?”
沈伯山和苏氏也围了过来,沈伯山笑着说:“这孩子有灵性,第一次开口就叫爸爸,可见跟你亲。”苏氏则伸出手,想抱抱安之:“安之真乖,让奶奶抱抱,给奶奶也叫一声好不好?”
安之被大家围着,一点都不怯生,反而觉得热闹,咯咯直笑,小手抓着沈砚的头发,嘴里时不时蹦出“爸爸”两个字,每叫一声,沈砚就激动地应一声,眼睛里的光就亮一分。
楚昭雪和沈薇、沈玥也从卧室里出来了,刚才的动静没吵醒乐之和悦之,却让她们好奇不已。听说是安之会叫爸爸了,楚昭雪立刻凑过来:“真的吗?安之太厉害了吧!快,再叫一声给小姨听听!”
沈薇拿出手机,对着沈砚和安之录像:“必须录下来!这可是历史性的一刻!回头发家庭群,让大家都看看,我们安之会叫爸爸了!”沈玥则趴在沙发边,对着安之挥手:“安之,安之,叫小姑!小姑给你买糖吃!”
安之却像是认准了“爸爸”这两个字,不管大家怎么逗,只是一个劲儿地对着沈砚叫“爸爸”,每叫一声,沈砚就激动地亲他一口,脸上的笑容就更灿烂一分。
乐之和悦之似乎被客厅的热闹声吵醒了,在卧室里哼唧了两声。楚昭雪连忙进去看,两个小家伙揉着眼睛坐起来,咿咿呀呀地叫着,像是在问发生了什么。楚昭雪抱着乐之,林雨嫣抱着悦之,把她们抱到客厅:“看看你们的哥哥,会叫爸爸了,你们要不要也学学?”
乐之和悦之看着大家围着安之,也跟着咿呀学语,小嘴巴动来动去,却还是只会发出“啊”“呀”的声音,没能叫出完整的词。沈砚抱着安之,走到她们面前,笑着说:“乐之,悦之,你们也加油哦,像哥哥一样,早点叫爸爸,爸爸给你们买好多好多玩具。”
两个小家伙似懂非懂,只是伸出小手要抓安之手里的小老虎挂件,咿咿呀呀地跟他互动,场面温馨又热闹。
沈砚抱着安之,坐在沙发上,久久不能平静。他低头看着怀里粉雕玉琢的小家伙,又看了看身边笑容满面的家人,心里满满都是幸福感。这声突如其来的“爸爸”,像是冬日里最暖的光,照亮了整个房间,也让这趟无锡之行,多了一份独一无二、无比珍贵的回忆。
他轻轻抚摸着安之的小脑袋,轻声说:“安之,以后要常叫爸爸,爸爸会一直陪着你,陪着姐姐们,陪着妈妈,陪着咱们一家人。”
安之似懂非懂地看着他,又脆生生地叫了一声:“爸爸!”
沈砚的心,瞬间又被填满了。
第二天,沈砚就揣着满心期待,从现代公寓空间里翻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抓阄物件——这些东西都是他特意挑选的,既有现代的精致,又暗合大衍王朝的需求,每一件都藏着他对安之未来的期许。
他把东西一股脑搬到客厅的地毯上,一一摆开,足足有数十件,看得家人眼花缭乱。沈砚耐心地给大家介绍,语气里满是认真:“这些都是给安之抓阄的,每样东西都对应着以后的方向,咱们看看这孩子以后想走哪条路。”
-一本线装《大衍诗词集》:对应文墨教化,以后可授经史子集,传承文脉;
-一把迷你木质玩偶剑:对应武学兵法,以后可教将士谋略、防身之术;
-一本烫金封面的《管理学精要》(沈砚特意从现代带来,译成了大衍文字):对应治世之道,以后可授官府治理、民生管理之法;
-一把小巧的算盘:对应算学理财,以后可教商道算术、国库统筹;
-一小包晒干的草药样本:对应医术救人,以后可授岐黄之术、护佑民生;
-一套彩色画笔与宣纸:对应艺文审美,以后可教书画篆刻、陶冶情操;
-一把迷你小锄头:对应农桑之学,以后可教耕种之法、丰衣足食;
-一副玉石棋子:对应谋略布局,以后可教兵法推演、朝堂谋略;
-一个绣着礼制纹样的香囊:对应礼制教化,以后可教典章制度、礼仪规范;
-一把小弓箭模型:对应军略守备,以后可教戍边之策、保家卫国;
-还有织布小梭、罗盘、竹简等,件件都藏着明确的方向。
沈砚小心翼翼地把这些东西围成一个圆,间距均匀,确保安之能轻易碰到每一样。李婉娘蹲在旁边帮忙整理,笑着说:“你这准备得也太周全了,比咱们小时候抓阄讲究多了。”苏青庚也凑过来,拿起那本《管理学精要》翻了翻:“这书看着挺特别,上面的字倒是认识,就是这‘管理学’,是管什么的?”
“就是教怎么管事儿、管好人的学问。”沈砚笑着解释,“大衍王朝要想稳,官府治理、民生统筹都离不开这个,以后安之要是喜欢,就能教这些实用的东西。”苏凝雪抱着安之走过来,小家伙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盯着地毯上的一堆东西,小手已经跃跃欲试。
一切准备就绪,沈砚在圆圈中间铺了块柔软的小毯子,轻轻把安之放上去。小家伙刚坐稳,就兴奋地拍了拍手,小脑袋转来转去,看看这个,摸摸那个,眼神里满是好奇。
“安之,选一个你喜欢的,拿给爸爸。”沈砚蹲在旁边,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心脏却砰砰直跳,比自己做决定时还紧张。他其实心里没什么偏向,只是想看看这孩子的天性,无论选什么,他都会支持。
家人也都围了过来,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安之。沈玥趴在地毯边,小声喊:“安之,选那个小剑!跟小姑一样厉害!”沈薇则举着手机录像,不想错过这珍贵的瞬间。
安之先是伸出小手,碰了碰旁边的算盘,拨弄了两下珠子,觉得没意思,又缩回了手。接着他又看向那本《大衍诗词集》,伸手翻了翻书页,却被旁边闪着光泽的玩偶剑吸引了注意力。
那把迷你玩偶剑做得精致,木质剑柄缠着红绳,剑身打磨得光滑,虽然是玩具,却透着一股英气。安之眼睛一亮,小手撑着地毯,慢慢往前爬了两步,一把抓住了玩偶剑,紧紧握在手里,还兴奋地挥舞了两下,嘴里发出“嗷呜”的叫声,像极了沈砚之前逗他时的样子。
“选剑了!安之选剑了!”沈玥第一个欢呼起来,“以后肯定跟小姑一样勇敢,能教别人打仗!”李婉娘也笑着点头:“选剑好,有精气神,以后能护着自己、护着别人。”
可大家还没高兴完,就见安之抓着玩偶剑,又往前爬了爬,目光落在了那本《管理学精要》上。他似乎对封面的烫金图案很感兴趣,伸出另一只小手,一把抓住了书的边角,使劲往自己怀里拽。
这下大家都愣住了,沈砚更是眼睛都直了:“这孩子,还选两样?”
安之成功把书拽到怀里,一只手抓着剑,一只手抱着书,小脸憋得通红,却笑得格外开心,还把书往嘴边凑,想咬一口。沈砚连忙伸手拦住,哭笑不得地把书从他嘴里救出来:“这是看书,不是吃的,乖。”
“既能拿剑,又能掌管理之学?”沈伯山捋了捋胡须,眼里满是惊喜,“这孩子不简单啊,文武兼顾,以后定能成大事!”苏氏也笑着说:“是啊,既能保家卫国,又能治理民生,这可是难得的好方向。”
苏凝雪温柔地摸了摸安之的头,眼里满是欣慰:“之前就觉得他比同龄孩子沉稳,没想到抓阄还这么有主见,一下选了两样最实用的。”李婉娘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咱们安之就是厉害,以后既能教将士打仗,又能教官府管事儿,给咱们大衍王朝培养栋梁之才!”
沈砚心里更是激动得不行,他看着儿子怀里的剑和书,眼眶微微发热。这两样东西,正是他觉得大衍王朝最需要的——既有保家卫国的武力,又有治理天下的智慧。作为穿越者,他深知乱世需武力安邦,盛世需管理兴业,安之的选择,仿佛冥冥之中契合了他的心意。
他小心翼翼地把安之抱起来,在他脸上亲了又亲:“我的好儿子,真有眼光!以后爸爸就教你这些,让你既能挥剑护民,又能提笔安邦!”安之似懂非懂,抓着剑的小手还在挥舞,嘴里含糊地喊着“爸爸”,声音软糯又真切。
沈薇把录好的视频发了家庭群,配文:“安之抓阄啦!一手剑一手管理学,未来的文武全才预定!”很快就收到了一堆祝福,大家都打趣说安之以后定是大衍王朝的栋梁。
沈玥凑过来,想抢安之手里的剑玩,却被沈砚拦住:“这是安之选的,以后就是他的‘信物’了,等他长大了,爸爸再给你做一把更好的。”沈玥撅了撅嘴,却还是乖乖点头:“好吧,那我以后就跟安之学管理,也帮着管事儿!”
大家围着安之和那些抓阄的物件,说说笑笑,客厅里满是温馨的氛围。沈砚抱着儿子,看着身边笑容满面的家人,心里满满都是幸福感。这趟无锡之行,不仅收获了全家福和安之的第一声“爸爸”,更通过抓阄,看到了儿子未来的方向。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长,无论是现代还是大衍王朝,他都会陪着安之、陪着家人,把自己的现代知识和大衍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孩子们能走得更顺,也让大衍王朝能越来越好。而安之手里的剑与书,就像是一个美好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光明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