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谁在幕后剪线?(1 / 2)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被抽空,只剩下赵小芸略带颤音的汇报声,在每个人的耳膜上反复敲击。

三家赞助商,在签约前二十四小时内,集体变卦。

理由惊人地一致——“公司战略调整”。

这种鬼话,连刚毕业的实习生都不会信。

苏霓的指尖在冰凉的会议桌上轻轻敲击,一声,又一声,沉稳而富有节奏,仿佛敲在所有人心上。

她没有发火,甚至没有一丝慌乱,只是那双本就清亮的眸子,此刻淬上了一层寒冰,锋利得能剖开人心。

“把所有合作意向书的扫描件,发到我邮箱。”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感。

几分钟后,邮件抵达。

苏霓点开附件,目光如鹰隼般掠过每一行文字。

当她看到其中两家撤资企业的文件附件时,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附件里,赫然躺着一份“税务专项核查通知”的扫描件,下发时间,就在他们决定撤资的前一天。

巧合?

苏霓从不信这种东西。

她没有在会议上声张,只是淡淡地宣布了散会,留下一句“我会处理”,便转身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夜色渐深,城市化作一片璀璨的星海。

苏霓办公室的灯却亮如白昼。

她拨通了陆承安的电话,声音里没有半分白天的冷静,只剩下压抑的怒火:“承安,帮我查两个稽查批次编号。”

陆承安是她最信任的伙伴,也是业内顶尖的商业律师。

他只听了编号,便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

“这么晚?看来是有人不想让你睡个好觉。”

“他们很快就会知道,惹了我,他们谁也别想睡。”

凌晨三点,陆承安的电话回了过来,声音凝重:“霓霓,这两个编号,来自市税务局一个非公开的专项行动组。这个组刚成立不久,专查‘新型文化产业偷漏税’,而且……组长姓冯,是钱文彬母亲那边的表亲。”

钱文彬。

这个名字像一根刺,扎在苏霓的心头。

果然是他,或者说,是他背后那只无形的手——许文澜。

挂断电话,苏霓没有丝毫睡意。

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税务只是威慑,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

她必须抢在对方前面,找到破局点。

第二天一早,苏霓亲自驱车前往星辰科技。

周哲,这家国内顶尖芯片封装企业的创始人,是她极为看重的潜在合作对象。

他有技术情怀,更有市场远见,是《破晓者》理念的天然同盟。

周哲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咖啡香,他亲自为苏霓倒上一杯,神情却带着几分歉意与无奈。

“苏总,你的节目理念,我个人非常欣赏。”他开门见山,语气诚恳,“但是,恕我直言,这笔投资,我可能做不了。”

“周总,我不相信‘战略调整’这种说辞。”苏霓直视着他。

周哲苦笑一声,压低了声音:“不是‘战略调整’,是有人给我递了话。他们说,支持《破晓者》,就是一笔‘政治风险投资’。”他摊开手,自嘲道,“你听听,多可笑。我一个搞芯片封装的,埋头做实业,怎么就碰上意识形态审查了?”

苏霓的心一沉。

这比她预想的还要严重。

对方已经把商业竞争,上升到了一个足以让任何企业家望而生畏的高度。

临别时,周哲将她送到门口,在与她握手的瞬间,飞快地塞了一叠纸到她手里。

那是一份会议纪要的复印件,纸张还带着温度。

“这是我一个朋友从市经信局弄出来的,你自己看吧。”周哲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苏总,祝你好运。”

回到车上,苏霓立刻展开那份文件。

白纸黑字,刺得她眼睛生疼。

许文澜,以“优化营商环境评估团”特邀顾问的名义,列席了市经信局的一场闭门会议。

会上,她“高瞻远瞩”地提议,为了维护健康的文化市场生态,应针对所有“非体制背景的重点文化项目”,实施“合规前置审查”。

审查内容,包罗万象,从资金来源到内容导向,几乎是无死角的绞杀。

苏霓握着文件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好一个“合规前置审查”,好一个许文澜!

她不屑于用钱文彬那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她要做的,是直接修改游戏规则,从源头上扼杀一切不属于她掌控的“变数”。

“她这是在用行政权力,行市场垄断之实。”陆承安在研究完文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的‘合规前置’,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根本没有依据,是典型的变相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