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359章 录音笔没开的时候

第359章 录音笔没开的时候(1 / 2)

江予安的航班比预计早半小时落地。

林野煮的白粥在灶上咕嘟冒泡时,玄关传来钥匙转动的轻响。

她转身时,正看见他提着帆布包站在门口,发梢沾着晨雾,眼底浮着层淡淡的青黑——是连轴转了三天的模样。

磁带在包里最外层。他换鞋的动作顿了顿,没急着拥抱,反而先解下背包放在茶几上,拉链拉开的声响像片被揉皱的云。

林野凑近时,看见盒身泛着黄的老式磁带静静躺着,标签上的字迹已经模糊,只隐约能辨出1942·防空洞几个字。

在修复科库房翻到的。江予安倒了杯温水,指尖抵着杯沿转了两圈,水汽漫上他指节,录音师说录的是战时躲空袭的孩子们,边啃红薯边唱歌。他按下随身带的老式播放器,电流杂音里突然迸出童声,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虫儿飞,虫儿飞——后半句被杂音切断,接着是孩子的笑声,混着不知谁的红薯皮掉在地上的轻响。

林野的手指无意识抚上心口。

那里的荆棘纹身曾因长期吸收负面情绪而暗红如血,最近却淡成了浅灰色,像块褪了色的旧布。

此刻,杂音里的童声撞上来,她竟没感到惯常的刺痛,反而有些痒——像春天冻土开裂时,草芽顶开碎石的痒。

有些声音,修复不了,才最动人。江予安关掉播放器,磁带一声回卷,就像你昨天直播时,观众静音了78%。

他们不是不想听,是怕吵到你和阿姨的呼吸声。

林野望着茶几上的磁带,忽然想起昨晚直播结束后,母亲用口红在黑板上写时的颤抖。

那些歪扭的笔画没有被任何设备记录,却比她从前精心剪辑的音频更清晰地刻在记忆里。

她伸手摸向抽屉,那里躺着她用了三年的录音笔,金属外壳被摩挲得发亮。

次日清晨,林野把录音笔锁进了床头柜最下层的木盒。

便签纸贴在盒盖上,字是她用铅笔写的,力道很轻,像怕戳破什么:今天,我不需要记住。

周慧敏早饭时盯着她的手看了很久。

老人夹油条的筷子停在半空,忽然用没戴假牙的牙龈含糊道:野...野的笔?林野顿了顿,把空着的左手伸过去。

周慧敏的手指沿着她腕骨摸了一圈,像在确认什么,最后轻轻拍了拍,继续吃她的油条。

公园的梧桐叶正黄得透亮。

林野扶着母亲走在石板路上,裤袋里没装录音笔,连手机都调了静音。

走到第三棵梧桐树下时,周慧敏突然停住,枯枝在她头顶沙沙作响。

林野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树杈间卡着片干枯的枫叶,边缘卷成小喇叭,像谁遗落的哨子。

阿野。周慧敏扯了扯她的衣角,抬手指了指树。

林野刚要开口问要摘吗,一片银杏叶打着旋儿落下来,正落在老人摊开的掌心里。

周慧敏笑了,缺牙的嘴咧成个月牙,然后把叶子塞进林野手心,又指了指头顶。

林野忽然想起七岁那年的秋天。

她蹲在梧桐树下哭,因为周慧敏撕了她画的妈妈和我这种画浪费纸。

那时也是这样的风,吹落一片叶子盖在她手背上。

周慧敏站在五步外,用脚尖踢了踢落叶:捡起来,回家夹书里。后来那片叶子在《新华字典》里躺了十年,直到周慧敏发病后,被她在整理旧物时发现。

此刻,林野没摸出手机拍照,只是把银杏叶轻轻夹进随身带的日记本。

纸页间飘出片干枯的茉莉,是上周母亲趁她不注意塞进去的——老人现在总爱往她包里塞花,不管是路边捡的还是菜市场顺的。

回家路过旧文具店时,周慧敏的脚步又慢了。

玻璃柜台里摆着盒彩色粉笔,红的像糖葫芦,蓝的像她年轻时织的毛衣。

林野刚要拉她走,却见老人的手指贴上玻璃,在色粉笔的位置留下个模糊的指纹。

买一盒?林野蹲下来问。

周慧敏歪着头想了想,突然用食指戳了戳粉笔,又戳了戳。

店主是个戴眼镜的阿姨,笑着把两盒粉笔装进塑料袋:您母亲眼神真好,这是最后两盒老款,颜料不含滑石粉的。

晚饭后,周慧敏的变化来得毫无预兆。

老人吃完最后一口小米粥,突然扶着餐桌站起来,摇摇晃晃走向客厅的黑板。

林野刚要伸手扶,却见她从塑料袋里抽出支蓝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圆——上半部分粗,下半部分细,像颗被压扁的太阳。

接着是两个小人。

第一个的头画成三角形,胳膊是两根直线;第二个的手夸张地举着,像要够到太阳。

林野盯着那两个歪扭的轮廓,喉咙突然发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