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菜地虽在山脚下,但也不能完全称之山地,可以算宅地,但又种着菜。
把山地(菜地)按旱田价买卖,是有利周家的,但按宅地算又对叶家有利,所以……
这个价钱只能说周家愿意卖,叶家现在有钱买得起,若换了之前或是别家,不是非买不可都不会愿意。
这也是周家早有意放地出去,却一直没有买家问询的原因,如果这块地在村口或是畈那边主村位置,这个价格才算真正合适。
叶青萝却不在乎价钱和位置偏僻,她在乎的是三亩半的面积。
一亩是六百多平方,三亩半就是两千多平方,能建个楼了。
但这是古代,建两层都嫌树大招风了。
但要防潮、防贼还要通风采光又结实耐用,她计划建一座回型的青砖瓦房。
外围的屋子建一层半,半层为阁楼,中间的屋子就建两层,宽敞而隔着距离,方便通风采光,在视觉上也没那么招眼。
叶青萝又让爷爷去林家把那块菜地谈了下来。
光菜地就有两亩,山脚下还有一小块坡地空余,加上地边的旱沟和边角空余,全送给叶家了。
林家也不可能连主要面积卖了却留着边边角角自用,就全算进那两亩之内送了。
地价也是算的二十两,一共四十两。
周家那边三亩半是七十两。
早在周家那边的地谈妥之后,叶长富就过畈去请叶家兴来写买卖文书,之后改鱼鳞册和换新的地契都需要村长去办。
知道今晚家里有菜,老爷子还让叶长富去村口小铺打几斤酒,再请大爷爷、二爷爷、四爷爷过来喝酒,顺便做为文书见证人。
大爷爷是村里耆老、二爷爷是上任老村长,老爷子自己也是仙桂村耆老。
还有林家老宅那边大房的林耆老、周老头的大哥周耆老、村里药庐的李郎中他爹李耆老,再加上杨家老宅那边的杨耆老。
一个村虽是村长管着村里。
但也有村里共推出来的六个德高望重且在村里至少生活了三代以上的老人为耆老,帮着处理村里的鸡毛蒜皮。
遇到需要证人或要公道时,都是村长和六个耆老一起相商。
但至今仙桂村里除了一些妇人口舌,还没出过什么闹恩怨之事,遇到闲言碎语也不会放任滋长。
就像上回从村尾传出来的关于叶青萝从苏家拿回许多银子的闲话,当晚这边闹过去,村里就出面了。
只不过叶青萝一直忙着赚钱的事,她又是一个小姑娘,原本与村子里也不熟,自然不会满村去打交道。
但今天连买两块地,那是明着要花一百多两银子的,这银子从何而来?显然光卖绿豆糕是不够的。
若让人知晓她靠着写话本在一个月里就赚到一百多两银子,怕不得满村红眼病了。
因此,她会将这笔钱安到卖糕点方子上,毕竟绿豆糕就是她回家做出来的。
还有开作坊的事可以在确认地已买下之后,提一提,明天就可以买砖买建屋材料了。
四爷爷家的有志叔就是建房子的工头,在村子里有十几个人手跟着他干活呢。
这些都是叶青枫告诉叶青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