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从白丁到人生赢家 > 第112章 八项规定(下)

第112章 八项规定(下)(2 / 2)

林宇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2020年我差点买了某能源股,因为它从80元跌到15元。”他的指尖划过一行批注,“后来发现它海外项目严重亏损,负债率高达92%——”他摇摇头,“便宜的本质是价值错配,不是价格低。”

郑教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弹珠:“红色代表优质企业,蓝色代表平庸企业,黑色代表垃圾企业。”他摇晃罐子,黑色弹珠迅速沉到底部,“市场有时会把红色弹珠当成蓝色卖,但绝不会把黑色弹珠变成红色。”

赵阳突然举手:“教授,那怎么判断是错杀还是真垃圾?”郑教授从西装内袋掏出老花镜戴上,翻开一本《企业财务分析》:“看现金流、负债率、管理层诚信度——”他指着书中某页,“2019年某白马股突然暴跌30%,但它的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27%,后来证明是机构调仓导致的错杀。”

江心怡的手指在手机上快速记录,屏幕亮光照亮她专注的侧脸。林宇看见她在“现金流”三个字后面画了三个感叹号,不禁会心一笑。“真正的便宜货是蒙尘的宝珠。”他指着窗外的方向说道,“就像这场暴雪,虽然暂时掩盖了花园的美丽,但春天一来,它依然会绽放。”

郑教授将玻璃罐放回讲台:“规定五:绝不把短线做成长线。”他调出一张某学员的交易记录,“这位学员2021年3月买入某科技股做短线,结果被套后自我安慰‘长期持有’,两年后股价腰斩——”教授用红笔在记录上画了个巨大的问号,“短线变长线,本质是对错误的妥协。”

林宇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张某券商的研报,标题《警惕伪价值投资》格外醒目。“我有个同事,2018年买了某银行股做短线,结果套了五年。”他的声音里带着苦涩,“去年他割肉时,股价比他买入价低了42%——”他指着研报中的风险提示,“价值投资不是套牢的遮羞布。”

郑教授从讲台抽屉里拿出一个沙漏,细沙无声地流淌:“短线是短跑,长线是马拉松。”他将沙漏倒置,“如果你用马拉松的策略跑短跑,只会累死在半路上。”

李娜突然举手:“教授,那怎么区分短线和长线?”郑教授拿起讲台上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坐标轴:“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仓位。”他用红色粉笔在横轴上画了个短线区间,“短线要快进快出,仓位不超过30%;长线要分批建仓,持有至少一年。”

江心怡的手机屏幕暗了又亮,她在备忘录里写下“短线不超过30%仓位”。林宇看见她的拇指在这句话上停留了三秒,随后点了保存。“我之前不懂这个。”他指着笔记本里的交易记录,“2019年我把短线仓位加到70%,结果遇到黑天鹅——”他的声音低下去,“三天亏了28万。”

郑教授将沙漏放回讲台:“规定六:定期复盘。”他展开一张pdcA循环图,“每个月都要像企业做管理一样复盘。”他指着图中的“check”环节,“赚钱的交易要分析是运气还是实力,亏钱的交易要找出违反了哪条规定。”

林宇翻开笔记本里的复盘表格,上面详细记录着每笔交易的得失。“2020年我做对了两笔新能源股,后来发现是运气成分占60%。”他的指尖划过“行业增速”四个字,“从那以后,我开始用Swot分析法研究行业。”

郑教授从讲台下拿出一叠A4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某学员的复盘报告:“这位学员每月花40小时复盘,坚持三年后,年化收益率从-15%提升到+22%。”他举起其中一页,“他在复盘中发现,自己80%的亏损来自追涨杀跌。”

赵阳突然举手:“教授,复盘太费时间怎么办?”郑教授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时间管理表:“每天花30分钟,重点分析三笔交易。”他用红笔圈出“关键亏损交易”栏目,“记住,复盘不是记流水账,是找规律。”

江心怡的手机突然震动,她解锁屏幕,发现是天气警报通知:“未来2小时风力和降雪逐渐增强,再次出现暴雪气候……红色一级预警。”她将手机拿给林宇看了一眼,两人相视无奈的摇了摇头。

郑教授将复盘报告收进文件夹:“规定七:远离盘面噪音。”他调出某股票的分时图,曲线剧烈波动如同心电图,“这是某概念股的分时图,一天波动23次——”教授用激光笔指着最高点,“但它的基本面在这一天没有任何变化。”

林宇的笔记本里夹着一张某财经App的截图,推送消息栏里全是“暴涨”“暴跌”的标题。“我以前每天看8小时盘,结果被分时图牵着鼻子走。”他的指尖划过“远离噪音”四个字,“后来我把看盘时间缩短到1小时,专注研究财报。”

郑教授从讲台抽屉里拿出一个老式收音机,调到某财经频道:“这是2015年股灾时的股评录音。”收音机里传出激昂的男声:“牛市不言顶!这波要涨到8000点!”教授突然关掉收音机,“记住,股评家的嘴,骗人的鬼。”

江心怡的手机屏幕亮起,某财经大V的推送消息弹出:“重磅!某板块即将爆发!”她冷笑一声,直接拉黑了这个账号。林宇看见她的动作,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真正的机会在财报里,不在直播间。”

郑教授将收音机放回讲台:“规定八:生活第一,投资第二。”他展开一张家庭合影,照片里的老人笑得慈祥,“这是我2010年带的学员,他后来成了私募经理。”教授的声音柔和下来,“但去年他离婚了,因为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股市,连女儿生日都忘了。”

林宇合上笔记本,目光落在一张全家福上——那是他上大学前,母亲坚持要拍的。照片里父母的笑容带着担忧,而从未走出过大山的他,将要面临独自一个人到完全陌生举目无亲的新元去上大学,青涩的脸上强装的镇定显得格外刺眼。

“我现在每周只看三次盘。”他轻轻握住江心怡的手,“我也希望每周末陪父母散步,节假日带他们旅游,可是离得太远了,只能以后找机会把他们接过来了。”

郑教授将家庭合影收进抽屉:“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他的目光扫过全场,“为什么我把规定一和原则一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挂钟的滴答声清晰可闻。

林宇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的烫金封面,突然想起四年前郑教授在第一堂课上说的话:“金融的本质是人性,而人性是最不可控的。”他抬头望向讲台,看见郑教授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于是缓缓举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