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粉汤(2 / 2)

人群瞬间安静。

她抬起头,眼底亮得惊人。

“叫‘火巷坊’。吃得起的,来我这;要名头的,去他那。”

说完,她提着摊车走了,背影干净利落。

傍晚铺子里的人气依旧。

那家冒牌的炸鸡坊前,几位客人围着尝。

有一人刚咬一口,眉头就皱起来。

“味不对。”

“是啊,这油太腻。”

“原来的小娘子炸得才香,这家全是油味。”

不多时,人群慢慢散开。

而街口那头,孟鸢的新摊“火巷坊”刚点起火。

香味从巷里飘出,热气一阵阵往上翻,香得人心口发软。

柳氏端着筷子走过来,压低声音道:“鸢儿,咱就这么算了?”

孟鸢笑了笑,拨了拨火,“算什么?我有手有锅,做得出香味,怕什么名字。”

“可那店——”

“那店挂着我的名,可卖不出我的味。”她笑得淡淡,“真香的东西,藏不住。”

“火巷坊”的灯还亮着。

孟鸢正低头收账,忽然听到脚步声。

一个身影走到摊前,低声道:“娘子。”

她抬头,正对上一双冷静的眼。

来人穿着官服,却没带标志。

那人从袖中掏出一封信,轻轻放在她面前。

“奉太子口谕:‘名可改,味不可散。’”

孟鸢怔了下,嘴角弯了弯,低声道:“是。”

那人转身离去,消失在人群。

柳氏疑惑地问:“鸢儿,谁啊?”

“老客人。”孟鸢笑。

孟鸢还是照常出了门。

柳氏在后头嘱咐:“这几天凉,炸食不好卖,油烟呛人,你别一整天守在外头。”

孟鸢笑了笑:“我正打算换个吃食。”

她一早就在厨房忙活。锅里翻滚着白汤,热气氤氲。骨头汤熬了整整一夜,锅边浮着厚厚一层奶白的油花,香得叫人嘴里发酸。

汤底是上次在镇口肉铺挑的猪筒骨,加上自己腌的笋干、豆皮、细面。

她舀起一勺,轻轻吹了吹,汤香混着竹笋的味道,咸香又清爽。

“娘,今日卖粉汤。”

“粉汤?”柳氏一愣,“那不是南头街的做法?你也会?”

孟鸢笑了笑,“汤底我自己调的,不一样。”

她在案上摆好葱花、辣子、蒜末,锅里咕嘟咕嘟地冒泡,热气在眼前翻腾。那一刻,整个厨房都带着一点暖意。

巳时一到,她推着小车往书院方向去。

最近天气凉,早晨的炸鸡摊都少了几家。

沿街的客人手里拎着馒头、热茶,见她推着车来,都好奇地望几眼。

“哟,小娘子又换卖别的啦?”

“这次是什么?闻着怪香的。”

孟鸢笑着揭开锅盖,热雾腾地冒出,一瞬间笼住人群。

“粉汤。”她轻声道,“骨汤底,配竹笋、豆皮,再加手擀细粉,热乎又解馋。”

一旁站着赶考的书生,冻得直跺脚,闻着那香气,喉咙都滚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