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福报(1 / 2)

知县呵呵一笑,不再多言,夹起筷子。

一块鸡丁入口,他眉头微动,唇角轻抿。

“此味,比前次更精。”

左右的同僚纷纷举筷。

有人惊叹:“鸡香入骨,不腥不腻。”

又有人忍不住多添一筷,“这藕丝竟能衬出鸡肉甜意,绝了!”

堂上赞声一片。

书吏忙记录:“此菜——椒香藕丁鸡。”

孟鸢垂眼,心头微松。

正欲退下,忽见知县抬手——

“慢。”

她一怔,微微俯身。

“你这菜,有无配方?”

“……”孟鸢脑子里闪过无数念头。

这是要方子?

她定了定神,轻声回:“家中祖传,无甚章法,只凭口味。”

知县微笑,“如此,也好。贤嫂辛苦,县中食堂可愿留你几日?”

几日?那便是留人了。

孟鸢抬起头,眼神坦然,语气却不卑不亢:“大人厚爱。只是家中老母体弱,还有一童生要照拂,恐怕不能久留。”

知县略一沉吟,笑意不减:“也罢。那便改日再议。”

孟鸢退下,心里暗暗松气。

出了衙门,天光刺眼。

她走在青石街上,脚步放得极轻。

远处传来一阵呼唤:“嫂嫂——”

周临安跑了过来,手里捏着一张纸。

“嫂嫂!夫子让我带信,说你的名字要写进学宫的《家风录》里了!”

孟鸢一愣,随即失笑。

“写我作甚?”

“说你勤劳贤慧,教化有方。”

柳氏听得眉开眼笑,直道:“这才叫福报!”

孟鸢笑着摇头,心里却微微一沉。

她抬头望向天,秋阳明亮,却晃得她眼酸。

这天底下的“好名声”,

怕是也是个双刃的。

夜色渐深。

屋内灯火摇晃,孟鸢伏在案前记账。

余光里,临安正专心抄书。

柳氏在一旁织布,玉明趴在榻上打瞌睡。

锅里的汤还在咕嘟嘟地冒泡。

“嫂嫂,夫子今日还夸我写字好。”

“那是你该得的。”

孟鸢笑着抬头,忽然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发。“只要你将来有出息,比我做多少菜都值。”

孟鸢推着小车出了巷子,照旧往书院那条街走。

这条路她走得熟极了,石板路上有些昨夜的露水,车轮一压,发出轻轻的“咯吱”声。

“娘子早。”

“孟嫂,今日还卖鸡么?”

街坊们早认得她,打着招呼都带笑意。

孟鸢笑着一一回应,心底却隐隐有点不安。

等推车转过最后一处巷口,她整个人都怔住了。

那棵大槐树下,竟已立了另一口锅。

炭火正旺,油香扑鼻。

摊后站着个身材粗壮的汉子,旁边还挂着块木牌——

“正宗孟家炸鸡”。

孟鸢:“……”

一瞬间,火气直往头顶窜。

那汉子看她走近,也不心虚,反而笑嘻嘻地拱了拱手:“哎哟,这位小娘子,可巧得很,我们是同行。”

“同行?”孟鸢挑眉,语气极淡,“我倒没见过谁同行到用别人名号的。”

“嗨,名字而已,谁规定炸鸡就归你一家?”

他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把炸好的鸡腿往油纸里一包,喊价:“三十文一只,正宗孟家味儿!”

围观的几个学子愣了愣。

“咦,这不是昨天那家吗?”

“看着也挺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