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三日后(1 / 2)

张景和目送云芽后,脚步像生了风一般,快步往白雀巷的家赶。

蓝布长衫的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清瘦的身影在街巷中穿梭,脸上还带着未散去的喜色,眼底的光亮比头顶的日头还要灼人。

他恨不得立刻飞回家,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姐姐和父亲。

推开张家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吱呀”一声轻响,张景和人还没完全跨进院子,声音就先传了进去:“姐姐!姐姐!我找到了!我找到那位送药的姑娘了!

堂屋里的张景春正坐在桌边缝补父亲的旧衣裳,听到弟弟的声音,手里的针线“啪嗒”掉在桌上,她猛地站起身,快步迎了出去,脸上满是急切与期盼:“找到了?真的找到了?景和,你没看错?”

“千真万确!”张景和快步走到她面前,喘着气,却难掩兴奋,“姐姐,她跟你画像上的模样基本别无二致,梳着双丫髻,眼睛又亮又灵,穿着件浅绿色的棉布裙,一看就认出来了!”

他一边说,一边拉着姐姐往堂屋走,声音压得低了些,却依旧难掩激动:“我跟她聊了,她说那药来之不易。

但她答应让我三日后去城南渝怀巷子第五家的麦家找她,到时候咱们只需听她有何要求了!”

“真的?太好了!”张景春捂住嘴,眼眶瞬间红了,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差点掉下来。

这些日子,她和弟弟四处寻人,心里的焦虑与日俱增,如今总算有了确切的消息,悬着的心终于能稍稍放下。

里屋的张秀才本在闭目休息,听到外面的动静,缓缓睁开了眼。自从服用了那奇奇怪怪的白色小药片,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转。

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回光返照,没敢抱太大希望,可日复一日,剧烈的咳嗽渐渐减轻,痰中的血丝也渐渐少了,就是夜里也能安安稳稳睡上几个时辰,不再是咳得撕心裂肺、彻夜难眠。

这份实实在在的好转,让他重燃了生的希望。

可这份希望背后,是深深的愧疚。

他病倒前,女儿景春本已相中了一门好亲事,双方都很中意,对方家境殷实,人也忠厚,可得知他得了肺痨,立刻就托人来说“不想娶个有肺痨岳父的媳妇,怕传染”。

而后,私塾里的学生接二连三地退学,家长们要么直言不讳怕被传染,要么找些牵强的借口,甚至有人还想讨回之前交的束修,那些难堪的话语,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光了,为了给他抓药,儿子景和一边要教剩下的几个学生,一边还要抽空去抄书、帮人写字挣钱,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整个人都清瘦了不少。

女儿一边照顾自己,操持家务,还要留出时间作画换银子。

他看着儿女为自己操劳,看着家里一日比一日窘迫,心里的绝望越来越深。

他不止一次想过,不如在一个夜里悄悄自戕,不再拖累儿女,让他们能过自己的日子。

要不是那突如其来的药片,要不是身体渐渐好转带来的希望,他恐怕早就不在了。

此刻听到外面儿女的对话,张秀才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张景春听到动静,连忙擦干眼泪,快步走进里屋:“爹,您醒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景和找到送药的姑娘了,三日后我们就能去求药了!”

张秀才看着女儿泛红的眼眶,又看向跟进来的儿子,浑浊的眼睛里泛起光亮,声音依旧有些沙哑,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找……找到了?好……好啊……”

他想说些什么,却一时哽咽,只能重重地点头,眼角滑下两行热泪。

这份眼泪,有心酸,有熨帖,有感激,更有对未来的期盼,他张钺竟然熬过来了!

没人知道,为了找到这位送药的姑娘,张家姐弟俩付出了多少努力。

就在云芽送药的当晚,张景春凭着记忆,用毛笔细细勾勒出了云芽的模样。

她读书虽不如弟弟,但画功却十分了得,早年也曾靠着画水墨画挣过些碎银子给自己做嫁妆。

那幅肖像画得惟妙惟肖,云芽灵动的眉眼、干净的气质,都被精准地捕捉到了。

后来,随着张秀才的病情日渐好转,姐弟俩更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位“恩人”,求到后续的药物。

他们关闭了私塾,仅剩的几个学生也因家长的顾虑退了学,而后便开始四处寻人。

张景和去几个好友家请他们帮忙打听,张景春则去集市、去商铺、去各个巷子询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日前李家搬家,徐盈娘带着云芽去帮忙,张景春下午去买菜,正好路过李家宅子所在的小巷子,一眼就认出了正要和徐盈娘回家的云芽。

可当时巷子里人多,她刚想追上去,云芽和徐盈娘转了个弯就不见了踪影。

从那以后,张景和便天天在李家巷子附近蹲守,终于在今日等到了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