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这两个字像火星子落进了干柴堆,满桌人瞬间炸了锅。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谁不知道读书人金贵?
读书人在如今的大乾朝,那可是享有崇高地位的,特别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无论走到哪都是香饽饽。
只要成为举人,便有了做官的资格,一步便可跨越阶级,堪称一步登天。
为了鲤鱼跃龙门,所有读书人都会拼命地向上攀爬。
可想要读书考科举,哪有那么容易,没有经济支撑几乎不可能。
所谓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例子少之又少。
虽说大乾朝的生活水平相对来说已经比较高了,一家普通农户一年收入十几两银子,但是吃穿用度全部去掉之后,结余下来的也剩不了多少。
而光是入学堂的束脩就需要好几两银子,再加上学费,书本杂费,笔墨纸砚,零零散散加起来,十两银子都挡不住。
硬生生能够吃垮一个普通农家。
更别提,还有后期的科举赶考费用,以及购买书本,宴请宾客,一笔开销比一笔开销大,动辄就是数十两银子。
但沈老爷子既然说了这话,定是有了打算。
所有人的心中都不禁起了心思,只要能把自己的孩子供出来,无论是什么苦都是值得的。
“爹,咱们家真的准备再供一人读书?”李氏迫不及待地问道。
别看沈明业作为二管事,外表光鲜亮丽,可处在豪门大户当中,人情往来之人不可少,一年下来结余下来的钱也没有多少。
真想供一个人读书,得扒一层皮。
冯氏见她如此热切,心中顿时着急,攥着帕子的手青筋直跳,眼角吊得老高:
“老二家的,咱们沈家的底细谁不清楚,如今日子最好过的就是明业了,以你们家的条件,供一个孩子读书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你们淳哥儿现在才多大,才八岁而已,想要读书,以后有的是机会。”
“不如机会就留给卓哥儿吧,我代他谢谢你了,以后他若是出息了,少不得孝敬你这位婶婶!”
沈明石和沈明业两人也是互相对视的一眼,眼中充满了火花。
哪怕是亲兄弟,在利益分割面前,那也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李氏当即冷笑一声,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
“大嫂说得这叫什么话,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我们家明业为了这个家,每月不知道有多少应酬,掏出去的银子能堆成一座小山,若是论及贡献,怎么着这个读书名额也应该是淳哥儿的!”
“再说了,读书也不是人人都能够读得下去,淳哥儿三岁就识得百字,过目不忘,送去学堂定能金榜题名,倒是卓哥儿,见了先生就腿软,怕不是去学堂混日子的?”
“若是能够退一步的话,我也会感谢大嫂你的大恩大德的,淳哥儿以后出人头地了,也绝对不会忘记拉卓哥儿一把,到时候再读书也不迟!”
李氏一步不退,只要能读书,争个你死我活也是值得的。
两人唾沫横飞,眼神像淬了毒的刀子,直往对方身上扎。
沈林冷眼瞧着这场闹剧,心里泛起一阵恶寒,为了这所谓的读书名额,双方早已变成了恨不得生吞活剥对方的仇敌。
再看看那两个候选,沈卓一直在逃避他的目光,显得畏畏缩缩,沈淳鼻子
这两人哪里像个读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