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警方的行动迅速而秘密。根据赵队查到的线索和宋清染通过木雕感应到的模糊画面,他们很快锁定了那棵“老槐树”的大致范围——位于老李护林站不远处的一片无人山区,那儿曾是一座废弃的寺庙遗址,后因年久失修,几乎湮没在荒草荆棘中。
宋清染和赵队亲自带队,驱车直抵山脚。月光被浓密的树冠遮蔽,山路崎岖难行,一行人只能借着手电筒的光束摸索前行。
“老李的信上说,这里曾经有个小寺庙。”赵队压低声音,提醒道,“但我们来勘察护林站的时候,没看到任何寺庙的痕迹。”
“那说明,不是被掩埋,就是被刻意抹去了。”宋清染说,她的目光在黑暗中异常明亮,灵气在身体周围轻轻流转,如同无形的水波,扫过周围每一寸土地。
随着深入,空气中开始弥漫着一股湿冷的霉味,混合着泥土和腐朽植物的气息。四周静得有些诡异,除了他们的脚步声和偶尔的虫鸣,再无其他。
“找到了!”走在最前面的警员突然低声喊道。
手电光束汇聚过去,赫然是一棵粗壮异常的老槐树,树干虬结,枝叶繁茂,在夜色中如同一头沉默的巨兽。它的主干足有两人合抱粗,树皮斑驳,仿佛刻满了岁月的沧桑。
宋清染上前,绕着老槐树走了一圈。在树干的北侧,靠近根部的位置,有一片被刻意清理过的痕迹,泥土比周围更加松软。
“就在这里。”宋清染蹲下身,指了指那片泥土。
警员立刻小心翼翼地开始挖掘。不一会儿,铲子便传来“哐”的一声闷响。
“有东西!”警员激动地喊道。
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被挖了出来。铁盒并不大,长约一尺,宽约半尺,上面布满了泥土和绿色的铜锈。
“小心点,别破坏了里面的东西。”赵队叮嘱道。
铁盒被带回警车,在车内明亮的灯光下,宋清染小心地打开了它。盒内并非她预想的厚重资料,而是几样看似寻常的物件。
最上面是一本薄薄的笔记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但字迹依然清晰。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张老旧的照片:照片上,一个年轻时的老李,穿着军装,英姿飒爽地站在一座矿山前,矿洞口黑黢黢的,但旁边立着一块写着“和平矿业”的牌子。
“和平矿业……”赵队皱眉思索,“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宋清染则将目光投向了笔记本的第二页。那是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一个位置,旁边写着“归墟据点”四个字。这个位置,正是赵队之前通过老李的信推测出的废弃矿洞所在。
笔记本的第三页开始,才是老李的文字记录。他详细记载了“归墟会”利用“和平矿业”作为掩护,在矿洞深处建立秘密实验室,进行生物改造实验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