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凡人寻道 > 第153章 始皇壮举·国运为祭

第153章 始皇壮举·国运为祭(1 / 2)

夜色渐深,河畔的微风带上了些许凉意。天幕之上,不知何时积聚起了薄云,将那原本璀璨的星河遮掩得朦朦胧胧。

李寻听着杨敏的叙述,只觉得胸口仿佛压了一块巨石,沉甸甸的,几乎喘不过气来。那不仅是关乎上古秘辛的震撼,更是一种源自血脉深处,对于先民悲壮牺牲的共情与痛楚。

“黄帝所布封印,虽强大,但历经漫长岁月,以及蚩尤魔魂不休的冲击,难免逐渐松动破裂。”杨敏的声音低沉而缥缈,仿佛穿透了千年的时光壁垒,她的目光依旧投向那悠远而黯淡的星河,似乎在追溯那波澜壮阔又无比沉重的历史长卷。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直到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寰宇,书同文,车同轨,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凝聚了鼎盛的人道气运与国运。”

她微微停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也像是在平复心绪:“那时,我阴阳家的祖师,夜观星象,推演命轨,于紫微帝星之旁,窥见了一道隐晦而狰狞的血色煞气,如同附骨之疽,正不断侵蚀着代表华夏命脉的星辉。祖师耗尽心血,结合黄帝封印已至极限的推算,蚩尤魔魂积蓄的力量,已到了破印而出的临界。一旦让其得逞,则神州陆沉,生灵涂炭,华夏苗裔恐有断绝之危。”

李寻屏住了呼吸,仿佛能感受到那位远古先贤在窥见未来灾劫时,是何等的忧心如焚。

“于是,祖师亲自求见那位刚刚成就了不世功业的始皇帝。”杨敏的语气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慨叹,既有对祖师勇毅的敬佩,也有对那段注定悲壮历史的无奈。

“金殿之上,面对威加海内、气吞八荒的始皇,祖师直言不讳,道出了这悬于华夏头顶的利剑。他献上了一条关乎千秋万代,却也……无比残酷的计策——”

她的声音在这里变得异常凝重,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那便是,以大秦鼎盛之国运为基,以帝国亿兆黎民凝聚的人道气运为薪柴,结合我阴阳家沟通天地、调和阴阳的无上秘法,在黄帝封印的残骸之上,构建一个更加庞大、更加稳固、足以彻底断绝魔魂与天外联系的旷世封印!将蚩尤魔魂,永世镇于骊山之下!”

“以……一国之气运来加固封印?!”李寻失声惊呼,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椎直冲头顶!他虽非帝王,却也明白国运之于一个王朝,便如同精血之于人体。

抽干国运,无异于自掘坟墓!这是何等的大手笔!何等的决绝!又是何等的……疯狂!

“不错。”杨敏肯定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始皇帝雄才大略,心志之坚,古今罕有。他虽孜孜追求长生不死,欲令大秦江山万世永固,但他更知,华夏根基重于泰山,若神州不存,何谈秦之万世?在统一六国时就经理魔气事件,更加确认了祖师所言非虚,见证了星象示警与某些地域已开始出现的魔气侵蚀迹象后,他……同意了。”

“于是,一场旷古绝今,以整个帝国为棋盘的壮烈之举,悄然拉开了序幕。”杨敏的声音将李寻的思绪带回了那个风起云涌、金戈铁马却又暗流汹涌的时代。

“举国之力被秘密地调动起来。首先,便是耗尽天下金铜,汇集六国兵器,于咸阳宫中,由公输家与阴阳家联手,辅以百家精通锻造之术的精英,道家更是设下巨大的熔炉与法阵,引动地火天雷,配合铸造十二尊通天彻地的巨大金人!”

她的话语中仿佛带着金属的铿锵之音,“这十二金人,并非简单的铜像,它们对应天地十二元辰,暗合周天星斗运行之理,乃是封印大阵的核心阵眼。每一尊金人的成型,都需要无数工匠的心血,更需要以秘法铭刻下万千符文,用以锁拿、梳理九州地脉龙气,将其力量引导至骊山,作为封印的能量源泉。”

李寻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那炽热灼天的熔炉景象,赤红的铜汁如同岩浆般翻滚,精壮的工匠们呼喝着号子,在缭绕的烟气与闪烁的符文光芒中,将庞大的部件组装成型。沉重的金人被无数绳索与杠杆缓缓拉起,矗立在预定的方位上,落地之时,整个大地都为之震颤,仿佛有龙吟之声从地底深处传来。

“然而,金人镇脉,尚需守御之军。”杨敏的语气陡然变得更加低沉、肃穆,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于是,另一项更为浩大,也更为……悲壮的计划开始了。那便是,征集无数工匠,于骊山脚下,秘密烧制那震惊后世的——兵马俑军团!”

她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眼中再次蓄满了泪水:“世人皆以为,那些陶俑士兵,不过是始皇帝带入地下的殉葬品,彰显其赫赫武功。却不知……它们,是封印的守护壁垒,是抵御外邪的最后防线!而构成这支军团的……是活生生的人!”

尽管已有预感,但亲耳听到“活生生的人”这几个字,李寻的心脏还是猛地一缩,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那是……自愿献祭的,大秦百万锐士!”杨敏的眼泪终于再次如断线的珍珠般滚落,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与哭腔,“他们之中,有追随始皇征战六国、一统天下的老卒;有正值壮年、渴望建立功业的军中栋梁;甚至还有刚刚入伍、脸上犹带稚气的少年郎……他们被告知了真相,知道了华夏面临的灭顶之灾。然后……他们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