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申请
顾锦城的话语如同惊雷,在病房狭小的空间里炸开,余波震荡着每一寸空气。
宋墨涵感觉自己的心跳在那一刻停止了,随即又疯狂地鼓噪起来,撞击着耳膜。她看着顾锦城,他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玩笑的痕迹,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翻涌着太过复杂的情绪——有不容置疑的决绝,有直面本心的坦诚,有属于军人的直接,甚至还有一丝被她清晰捕捉到的、隐藏在强势之下的紧张。他在等待她的审判,如同等待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役结果。
没有浪漫的铺垫,没有甜言蜜语的修饰,只有最核心的问题,直指最终的关系确认。这太“顾锦城”了。在察觉到潜在威胁(或许那威胁并非秦沐阳本人,而是他所代表的那个看似与宋墨涵更“适配”的、秩序井然的专业世界)后,他本能地选择了最彻底、最直接的解决方式——标记,占有,将她牢牢纳入自己的领地,杜绝一切不确定性。
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窗外的阳光落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坚毅的明暗线条。
宋墨涵最初的震惊如同潮水般褪去,心口被一种汹涌的、滚烫的情绪填满。矿道坍塌时他毫不犹豫覆盖下来的身躯,混乱颠簸的直升机上他即使意识模糊也未曾松开的手,还有他悄然为她打开的、那扇通往他坚硬外壳下幽深内心的门……所有画面在脑海中飞速闪过,滤尽了所有世俗的衡量与迟疑。
极端环境,是情感最有效的试金石,剥离所有浮华,只留下生命最本真的渴望。
她没有立刻用语言回答。而是缓缓地、却无比坚定地,用自己的手,反转过来,轻轻回握住了他那布满厚实枪茧的、温热而有力的大手。指尖传来的粗糙触感,此刻成了这世上最让她安心和可靠的依托。
她迎上他专注而深邃的目光,清澈的眼眸中漾开一层温柔而坚定的水光,唇角微微扬起一个清浅却无比确定、仿佛承载了千言万语的弧度。
她用这个无声的笑容,和手中传递的温度与力量,给出了她重若千钧的答案。
顾锦城紧绷的下颌线几不可察地松弛了一瞬,眼底翻涌的暗流仿佛瞬间被阳光照亮,一种如释重负又掺杂着难以言喻的悸动的光芒闪过。他反手将她的手更紧地包裹在掌心,力道带着伤后的虚弱,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好。”他低哑地吐出一个字,仿佛完成了一项最重要的战略部署。
就在这时,病房门再次被敲响,不等回应,林曦少校便风风火火地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惯有的爽朗笑容:“顾队,秦主任那边初步方案出来了,需要……”
她的话音在看清病房内情景时戛然而止。
顾锦城和宋墨涵交握的手在她进门瞬间已自然松开,但空气中那未来得及完全消散的微妙凝滞,以及宋墨涵微红的耳根和顾锦城虽然苍白却明显舒缓了许多的神情,都没能逃过林曦锐利的眼睛。
林曦的目光在两人之间飞快一转,了然地挑眉,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语气却故作平常:“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打扰二位……讨论病情了?”
宋墨涵有些不自然地轻咳一声,站起身:“林姐,秦主任的方案怎么说?”
顾锦城则恢复了平日的冷峻,只是眼底深处残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他看向林曦,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
林曦也不再打趣,正色道:“秦主任认为‘金刚’的情况稳定,建议观察24小时后,如果指标持续向好,可以考虑转运回总部医院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至于顾队你,”她看向顾锦城,“秦主任对你的手臂伤势恢复速度表示惊讶,这得益于宋医生前期的完美处理。但他也强调,神经和肌腱的修复需要绝对静养和专业的康复训练,强烈不建议你提前归队,至少需要在这里观察一周,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转回总部医院进行系统康复。”
顾锦城眉头微蹙,显然对“一周”这个时间并不满意,但他没有立刻反驳,只是沉声道:“我知道了。”
林曦汇报完毕,又意味深长地看了两人一眼,才笑着离开了病房。
接下来的两天,边境医疗所仿佛进入了一种短暂的平静期。顾锦城虽然心急如焚,但在宋墨涵和秦沐阳的双重“监管”下,不得不配合治疗。宋墨涵除了负责顾锦城和“金刚”的日常诊疗,也开始协助医疗所处理其他一些伤患,她的专业和冷静很快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秦沐阳的存在感确实不低。他不仅医术高超,谈吐风趣,且对宋墨涵表现出了明显的欣赏。他会找机会与她讨论复杂的病例,分享国际前沿的医疗技术,偶尔也会聊起一些医学之外的见闻。他的出现,像一缕温和的风,吹拂着这个充满阳刚和紧张气息的地方。
顾锦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面上不动声色,内心的焦灼却与日俱增。他清楚地看到宋墨涵与秦沐阳交流时,眼中闪烁的属于同一领域的光芒,那种智识上的共鸣让他感到一种陌生的、被排除在外的距离感。
这天下午,秦沐阳刚与宋墨涵讨论完一个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案例,宋墨涵送他走出临时用作办公室的房间。
“宋医生,你的见解总是很独到。”秦沐阳站在走廊,微笑着看她,“等这里的事情告一段落,有没有考虑过来总部医院发展?那里的平台和资源,更适合你这样的才华。”
这是一个含蓄却明确的邀请。宋墨涵微微一怔,正要回答,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走廊尽头,顾锦城不知何时站在那里,似乎正要过来找她。他穿着蓝白条纹的病号服,身形依然挺拔,但脸色在走廊略显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沉郁,目光平静地落在她和秦沐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