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泰感动不已:\"王兄厚待,小弟没齿难忘!\"
二人吃了些点心,天色已晚。王成壁将钱交给高国泰,嘱咐他进城换银子,顺便打酒买肉,准备今晚痛饮一番。
高国泰拿着钱进了城,换得五十两银子,又买了酒肉。出城时,天色已暗,城门即将关闭。他急匆匆往外走,不料与一个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满怀。
那人连连道歉:\"对不住对不住!在下有急事在身,冲撞了先生,还望海涵!\"说罢拱手一揖,匆匆离去。
高国泰本是读书人,见对方态度诚恳,也不便计较。可走出几步后,他突然觉得不对劲,伸手一摸怀中,顿时面色惨白——银子不翼而飞!
原来那撞他的人是个白日贼,早就盯上了他换的银子。高国泰又急又气,想到无颜面对王成壁,顿觉生无可恋,又来到了护城河边。
\"高国泰啊高国泰,你的命为何这般苦!\"他望着漆黑的河水,悲从中来。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莫非是恩兄高国泰?\"
高国泰回头,见一个衣着体面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激动地拉住他的手:\"恩兄!让我找得好苦啊!\"
高国泰仔细端详,觉得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是谁。那人笑道:\"兄长不记得小弟李四明了?\"
\"四明!\"高国泰又惊又喜,\"怎么会是你!\"
原来这李四明幼时家贫,与高家比邻而居。高国泰一家时常周济他们母子,还供李四明读书。后来李四明母亲去世,也是高家出资安葬。高国泰还帮他在天成米店找了份差事。
李四明勤奋好学,深得东家赏识,不仅将女儿许配给他,还将家业尽数相托。如今李四明已是清江一带颇有声望的米商,此次特意回乡寻找恩人。
\"若不是恩兄当年相助,哪有我李四明的今天!\"李四明热泪盈眶,\"我已在西门外置了宅子,南门外开了粮店。恩兄若不嫌弃,就随我回家安顿吧!\"
高国泰感慨万千:\"若不是今日丢银,你我兄弟还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二人相携而行,刚走出几步,高国泰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弯腰拾起,竟是一个精致的锦囊...
与此同时,县衙大堂上,知县正在审理高国泰的案子。原来那白日贼得手后,故意在街上嚷嚷被抢,反咬高国泰是劫匪。知县见高国泰衣衫褴褛,便先入为主地认定他是歹人。
\"高国泰,你还有何话说?\"知县厉声喝道。
高国泰跪在堂下,面色苍白:\"大人明鉴,学生实在是被冤枉的啊!\"
就在这时,济公突然闯上堂来,指着那白日贼笑道:\"你这厮,偷了人家的银子,还敢反咬一口?\"
知县大怒:\"哪来的疯和尚,竟敢扰乱公堂!\"
济公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一面铜镜:\"大人若是不信,可让这贼人照照镜子。\"
那贼人一照镜子,顿时面色大变,镜中竟映出他偷窃时的情景!他吓得魂飞魄散,当场认罪。
知县惊得目瞪口呆,连忙释放了高国泰。这时,李四明也闻讯赶到衙门,将事情原委禀明知县。
真相大白后,李四明热情邀请众人到家中做客。酒宴上,高国泰与李四明畅叙别情,济公则笑眯眯地品尝着素斋,不时插科打诨,逗得满堂欢笑。
然而谁也没有注意到,窗外有个黑影一闪而过。那王成壁站在暗处,望着厅内欢聚的场景,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恩兄,\"李四明给高国泰斟满酒,\"明日我就派人去临安接嫂子过来。您就安心在我这里住下,我帮您找个学馆...\"
高国泰感激涕零,正要说话,却见济公突然放下筷子,眉头微皱:\"阿弥陀佛,只怕这事还没完呢。\"
众人都愣住了。窗外,夜色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