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白将信递给他,声音平稳。
“陛下御览了殿下奏疏的抄本,未置可否,交由兵部与户部议处。”
“但陛下私旨,嘉奖殿下与臣临机决断,保全驿站,扬我国威,另……”
他顿了顿。
“陛下对海防新器之议,似有兴趣,密旨询问,若试制,需多少银两,耗时几何,成败把握几分。”
朱标看完信,呼吸微促。
“父皇竟真的……”
“陛下雄才大略,自有决断。”
苏白收回信函。
“此事需谨慎回复,臣需核算一二,再密奏陛下。”
正说着,登记处那边忽然传来一阵争吵声。
一个部落头人打扮的汉子,正推开身前排队的牧民,大声嚷嚷着胡语,面色激动。
通译连忙解释。
“大人,他是附近一个小部落的头人,叫巴特尔。”
“他说他的部落来了三十个青壮,要求单独记工,工钱要比别人多三成,因为他们部落的人更骁勇善战。”
朱标皱了皱眉。
“岂有此理!人人平等,岂能因部落而异?”
苏白却抬手制止,走上前去。
那巴特尔见苏白过来,声音小了些,但仍梗着脖子。
通译紧张地翻译着他的话。
“他说……若不给优待,他就带人回去,还要告诉其他部落,大明言而无信……”
苏白看着他,忽然用流利的胡语开口。
“巴特尔头人,你的族人骁勇,我有所耳闻。”
“但修路筑墙,靠的是力气和耐心,不是弯刀和马蹄。”
“在这里,所有人的工钱,都一样。干得多,干得好,自有奖赏。”
“但绝不会因谁来自哪个部落,就高人一等。”
他目光扫过巴特尔身后那些眼神闪烁的年轻牧民。
“你若觉得不公,现在就可带人离开。但错过这个机会,你的族人今年冬天,可能就要饿死冻死。”
“是带着族人吃饱穿暖回去,还是为了一点虚无的面子,让他们继续挨饿,你自己选。”
巴特尔脸色变幻,看着身后族人渴望的眼神,又看看粥棚里冒出的热气,最终悻悻地嘟囔了一句,退回了队伍中。
通译松了口气。
“他说……那就按规矩办。”
朱标走近,低声道。
“苏兄竟通胡语?”
“略知一二。”
苏白淡淡道。
“与胡民打交道,言语相通,方能知其心,御其行。”
此时,王弼安排好了粥棚,热腾腾的粟米粥香气飘散开来,人群暂时安定下来,排队领粥登记。
一名书吏捧着初步登记的名册跑来。
“大人,殿下,目前已登记青壮一百二十七人,分属八个大小部落,另有随行老弱妇孺约三百余口。”
苏白接过名册翻了翻。
“将青壮按十人一队分编,每队选一识字的兵士或吏员为管队,负责记工、派活、分发食物。”
“今日先清理营外至官道的碎石,平整路基,工具营里可先支应。”
“是!”
书吏领命而去。
朱标看着逐渐有序的人群,和远处已经开始挥镐动锹的胡民青壮,长舒一口气。
“总算……迈出第一步了。”
“只是第一步。”
苏白望向北方。
“接下来,要看乌恩其如何反应,朝廷如何决断,以及……我们能否真正让这些人,吃饱饭,拿到工钱。”
他转身走向大帐。
“殿下,该给陛下写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