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重大,涉及面广。沈青云立即将情况向省委书记高世宏和省纪委做了专题汇报。高世宏震怒,指示:“无论涉及到谁,无论级别多高,背景多深,都必须一查到底,坚决清除,绝不姑息!要以此为契机,彻底整顿我省司法队伍,重塑司法公信力!”
在省委的强力支持和省纪委的协同下,收网行动迅速展开。根据王睿的供述和前期固定的证据,省纪委和省检察院联合行动,对名单上的涉案法官分别采取了留置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一时间,全省政法系统为之震动。
案件的查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涉案人员负隅顽抗,拒不认罪;有的四处活动,试图寻求更高层的“庇护”;还有的则摆出“业务专家”的姿态,质疑调查组的专业能力,企图混淆视听。个别未被直接牵扯但心存侥幸的干部,也开始变得人心惶惶,影响了正常工作。
面对压力和阻力,沈青云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他在全省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公开表态:“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腐败,是对这道防线最致命的侵蚀!对害群之马,我们的态度只有一个: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这不仅是清理门户,更是对我们绝大多数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干警负责!我希望大家相信组织,相信法律,支持配合调查,同时也要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他的讲话,既表明了坚决反腐的态度,也起到了稳定队伍、划清界限的作用。同时,他指示政法委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及时通报案件查处进展,宣传政法系统先进典型,引导舆论,挤压杂音空间。
随着案件的深入查处,一批隐藏在司法队伍中的蛀虫被清理出来,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但沈青云思考得更远。他在政法委牵头召开的“以案促改”专题会议上指出:
“查处案件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必须深刻反思,为什么王睿之流能够长期横行?为什么我们的法官如此容易被‘围猎’?除了个人理想信念滑坡、廉洁底线失守之外,我们的制度是否存在漏洞?监督是否到位?司法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是否健全?”
在他的推动下,西南省委政法委联合省高院、省检察院,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强化司法监督、规范权力运行、防范廉政风险的制度措施:
1.完善过问案件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领导干部,过问案件都需记录在案,违规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将严肃追究责任。
2.推行法官、检察官履职回避和轮岗交流制度:对在重要岗位任职时间过长,或与案件当事人、代理律师存在特定关系的法官、检察官,实行强制回避或轮岗。
3.构建“智能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法官办案周期、上诉率、改判率、涉诉信访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对异常情况自动预警。
4.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加强法院、检察院内部纪检监察力量,同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让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5.深化司法公开:进一步推动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直播,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
“清源行动”虽暂告一段落,但其带来的震慑效应和制度成果,却深刻影响着西南省的司法生态。沈青云以铁腕整风,彰显了他维护司法公正、清除内部毒瘤的坚定决心,也为他接下来在更广阔的政法舞台上施展抱负,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他知道,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他将一如既往,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