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卑不亢的态度,既给了对方面子,也明确表达了推进改革的决心。罗志恒深深看了沈青云一眼,知道这个年轻的市委书记并非易与之辈,便不再多言,又闲聊几句便告辞了。
罗志恒的到访,反而更加坚定了沈青云彻查港口问题的决心。他指示秘书长郭伟,以市委督查室的名义,再次调阅港务集团近十年来的重大投资项目、对外合作合同以及下属三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他让市审计局派出精干力量,对港务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审计局局长亲自带队进驻。在浩如烟海的账目中,一个名为“滨州港发物流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这家公司几乎承揽了港区内所有利润丰厚的短途运输和部分装卸业务,但其股权结构复杂,层层穿透后,发现其实际控制人指向了一个叫“马老三”的社会人员。而这家公司与港务集团之间的业务往来,合同价格明显高于市场水平。
与此同时,督查室在查阅旧档案时,发现了一份五年前关于新港区一期工程征地拆迁的补偿款发放明细。其中,有几户的补偿金额高得离谱,远超当时的标准,而经办人签字,正是当时担任港务集团副总经理、分管基建的彭玉林!
这两条线索,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为沈青云指明了方向。那个“马老三”很可能就是依附在港口身上的“白手套”,而彭玉林在征地拆迁中的异常操作,则可能隐藏着更直接的违纪违法问题。
证据在一点点汇集,但沈青云面临的抉择也愈发艰难。
动彭玉林,势必会牵扯出“马老三”及其背后的势力,甚至可能引发港口运营的短期震荡,影响到全省的物流供应链。罗志恒的警告言犹在耳,这背后的阻力网可能远超想象。
不动,则港口改革无从谈起,滨州发展的龙头将继续沉睡,那些盘踞在港口肌体上的蛀虫将继续蚕食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专项行动建立起来的公信力也将大打折扣。
深夜,沈青云在办公室里反复权衡。他调阅了“马老三”的初步资料,此人在滨州经营多年,名下有多家与港口业务相关的公司,与一些社会人员往来密切,坊间风评不佳。如果动他,会不会打草惊蛇,甚至引发不可控的风险?
他走到窗前,看着远方港口依稀的灯火。那里是滨州的希望所在,也可能是滨州最深的泥潭。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沈青云低声自语,眼神逐渐变得锐利,“如果因为怕风浪就不敢扬帆,那永远也无法到达彼岸。港口的问题,必须解决!这根钉子,必须拔掉!”
他拿起红色保密电话,接通了公安局长的专线:“是我。对‘马老三’及其关联人员,启动秘密调查,注意保密和策略,摸清其组织架构、主要违法犯罪事实以及……与港务集团内部人员的具体关联方式。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轻举妄动。”
他要双线并进,一方面继续深挖彭玉林等人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从外围摸清“马老三”这个潜在的黑恶势力底细,为最终的收网做好万全准备。
滨州港的迷局,正随着沈青云坚定的介入而逐渐被拨开,但水下的暗礁,也即将露出它狰狞的面目。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