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千里草道(1 / 2)

夜色降临,帅帐内灯火通明。

松脂火把噼啪作响,映得帐壁人影摇曳,如同战鼓未擂而心已紧绷。

林默端坐主位,杜琼与阎宇分列左右,空气沉滞如铅,连呼吸都似被压低了声音。

“伯常,元直,”林默的声音沉稳如山,打破了寂静,“今日马场共有战马八百六十四匹。依此消耗,阴平本地的牧草,还能支撑几日?”

杜琼捻须沉吟,指节因用力微微发白:“本地牧草粗劣,马匹进食量倍于优等苜蓿。若不计后续补充,现有存量,不出十日便会告罄。”

林默点了点头,目光锐利如鹰,指尖轻轻敲击案几,发出笃、笃、笃的轻响,像极了战前点兵的鼓声。

“我的目标,是三年之内,于此地育成三千铁骑。若无稳定、足量的草料供给,莫说三千,便是这八百匹,最终也不过是圈中饿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这支铁骑的足下,便是草料。”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划出一条自阴平至白水关的红色长线——墨迹未干,已似有烽烟腾起。

“我欲启动‘千里草道’计划。”

此言一出,杜琼与阎宇皆是一惊,连帐外巡哨士卒的脚步也顿了一瞬。

“以官府之名,征调民夫,于阴平、白水之间,开辟一条专用于运输草料的驿道。”林默的声音铿锵有力,不容置疑,“沿途设五处‘干草仓’,每仓皆需达到能储备三月用量的规模。我要让这条草道,成为我武都马场永不断绝的血脉!”

杜琼闻言,脸色微变,起身拱手道:“大人,此举工程浩大,征调民夫数以万计,耗费钱粮无数,恐有劳民伤财之嫌,引来非议啊!”

林默霍然起身,甲叶相撞之声清脆刺耳,目光直视杜琼:“伯常,何为劳民伤财?让百姓戍边守土,难道不是劳民?征收赋税以充军饷,难道不是伤财?战马一日不食,便失锐气;三日断草,则体力不支;若临战之时,草料断绝,三军将士徒步冲阵,与送死何异?到那时,国破家亡,才是真正的劳民伤财!此非劳民,乃是为大汉固国本!”

一番话掷地有声,杜琼额头渗出细汗,躬身退下,再无一言。

此时,帐外传来清脆的女声:“大人之策,高瞻远瞩。然锦尚有一忧。”

苏锦掀帘而入,手中捧着一捆泛黄的干草。

那草束尚带着秋日田野的尘土气息,略显潮湿,指尖轻抚草尖时,竟留下淡淡霉斑的痕迹。

“将军请看,本地牧草,乃至从白水运来者,皆水分偏高。眼下尚好,一旦入秋,雨季连绵,极易霉变。一仓霉变,则万事皆休。”她将问题摆在了更细微之处,声音不高,却如针落铜盘,激起众人心头涟漪。

“苏主事有何良策?”

“锦见乡间农人晒谷,多用竹架,离地数尺,通风防潮。我们或可仿效,修建‘架空草棚’,棚底以松木为梁,离地三尺,上覆厚油布,每日安排专人翻晒三次,确保干草入库前,水分降至最低。”

“好!”林默抚掌赞道,“此法甚妙!但还不够!”

他转向诸葛琳琅的亲卫,语气骤然转冷:“立刻传信给军师,请她从成都调派最擅织造防潮油布的工匠来汉中。我要在锦城,专设一处‘军需坊’,不造兵器,不制甲胄,只做一物——桐油浸泡过的加厚麻布!我要用它,将每一捆入库的干草都包裹起来,隔绝水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