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塞外。
秋风萧瑟,卷起漫天黄沙,让这片广袤的秘密武器试验场显得更加苍凉和肃杀。
在靶场的中心区域,一辆早已退役的59式中型坦克,像一头被遗弃的钢铁巨兽,孤独地停在那里。它的炮管无力地垂着,履带上锈迹斑斑,车身上还残留着上一次演习留下的弹痕。
今天,它将迎来自己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壮烈的一次“服役”。
两公里外,一座用混凝土浇筑的观察台上,十几名来自陆军总部和各大军区的高级首长,正站在这里,等待着一场特殊的实弹打靶测试。
冯振国和姜晨站在他们的中间,表情平静。
“老张,你说这个叫‘龙牙’的东西,到底靠不靠谱?”一名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装甲兵出身的军人,用手肘碰了碰身边的一位同僚,压低了声音说道。
“谁知道呢?”老张撇了撇嘴,拿起望远镜看了看远处的59式坦克,“听那个小姜总师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发射后不管’,什么‘攻顶打击’。我搞了一辈子装甲对抗,就没听说过这么邪乎的东西。导弹打出去,人就不管了,那跟闭着眼睛扔手榴弹有什么区别?万一有干扰,万一目标移动了,谁来修正?”
“就是这个理!”魁梧军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我还是信我们自己的眼睛和手。像红箭-73,虽然笨重了点,但好歹是咱们自己盯着目标,用操纵杆一点点修正弹道,那才叫踏实!这个‘龙牙’,听起来太悬乎,太不靠谱了。把几万块钱一枚的导弹,交给它自己去‘思考’,我总觉得心里没底。”
他们的对话,代表了在场不少从传统陆军战术思想中成长起来的首长们的心声。
他们习惯了“眼见为实”,习惯了人在武器回路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对于“龙牙”这种将大部分决策权交给导弹自身的“智能化”武器,他们本能地感到怀疑和不信任。
冯振国将这些议论声尽收耳底,但他没有作声,只是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知道,任何语言上的解释,在此刻都是苍白的。只有事实,才能彻底让这些老家伙们闭嘴。
而在距离主观察台约一公里外的一处经过精心伪装的独立观察点里,气氛则更加紧张。
高丽特使朴正泰,正举着一台德国蔡司生产的、代表着当时世界最高光学水平的军用望远镜,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远处的靶场。他的身边,还站着两名同样来自高丽的军事观察员。
自从上次会谈不欢而散后,他们本已做好了打道回府,转而向联邦求购T-72的准备。但冯振国的一通神秘电话,又让他们留了下来,并被秘密带到了这个地方。
“您说龙国的同志们,这次能拿出什么东西来?”一名观察员低声问道。
“不知道。”朴正泰放下望远镜,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语气凝重,“但他们既然敢让我们来看,就说明他们有相当的把握。我倒是很想看看,他们到底藏了什么宝贝,敢夸口说比联邦的‘短号’还要先进。”
他的内心,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审视。
他知道,今天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将直接决定他是否要在那份价值连城的矿产开采协议上签字,也将决定未来数十年,他们国家的国防,是依靠东方巨龙的利爪,还是北方巨熊的獠牙。
整个靶场,在一种充满质疑和期待的复杂氛围中,等待着“龙牙”的第一次噬咬。
上午十点整,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测试正式开始。
在距离靶车两公里的发射阵地上,没有复杂的发射架,没有牵引的车辆,只有一个简单的、由帆布和伪装网搭成的单兵掩体。
一名身材不高,但显得很精干的年轻士兵,从掩体里钻了出来。
他叫李虎,是凤凰军工厂警卫连的一名普通战士,在三天前,他才第一次接触到“龙牙”导弹的训练。
此刻,他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在姜晨和几名项目工程师的注视下,李虎有些紧张,但还是按照训练手册上的流程,有条不紊地行动着。他从身旁的弹药箱里,取出一个灰绿色的、看起来像个大号火箭筒的圆柱形发射筒,熟练地将其扛在了自己的右肩上。
整个武器系统,全重不到20公斤,对于一个普通士兵来说,完全可以轻松负担。
“不要紧张,小李。”姜晨的声音通过他耳朵里的微型通讯器传来,“就当是平时训练。记住要领。”
“是,总师!”李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他半跪在地上,将发射筒前端的保护盖取下,露出了里面那颗深色的、如同昆虫复眼般的热成像瞄准镜。
他将眼睛凑了上去。
瞬间,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眼前。原本在肉眼中只是一个小黑点的59式坦克,在瞄准镜的视野里,变成了一个清晰的、散发着红外热信号的轮廓。
由于坦克在阳光下暴晒了几个小时,其金属车体和周围的沙地背景,形成了鲜明的热量反差。
“发现目标。”李虎低声报告。
“锁定目标。”姜晨的指令传来。
李虎移动着发射筒,将视野中央的十字准星,稳稳地套在了坦克炮塔的轮廓上。然后,他按下了瞄准镜下方的一个红色按钮。
“滴——”
一声轻响,视野中的十字准星,变成了一个不断闪烁的红色方框,将整个坦克牢牢地“框”在了里面。
“目标已锁定。”
“很好。”姜晨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现在,你可以发射了。发射之后,就可以抛掉发射筒,向左侧翻滚,进入掩体。记住,你已经完成了你的任务,接下来,就交给‘龙牙’自己了。”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