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针尖上的舞蹈(1 / 2)

另一边,“祝融之心”项目超净实验室。

与“女娲之脑”项目组那边因为获得了EDA软件而爆发出冲天干劲不同,这里的气氛,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之后,逐渐陷入了一种更加深沉的、令人窒息的沉寂。

在姜晨提供的全新工艺指导下,核心的压电陶瓷材料——PMN-PT弛豫铁电单晶,已经成功地被制造了出来。

当第一块样品被送到检测中心,其压电系数测试结果出来时,整个项目组都沸腾了。

那高达2500p的压电系数,是传统PZT材料的五倍以上,性能甚至超越了他们从国外资料上看到的、最先进的实验室数据。

这意味着,从材料学的角度,他们已经拥有了制造出“超级眼镜”镜片的最关键“肌肉”。

然而,当他们试图将这些强大的“肌肉”,安装到“骨骼”上时,一个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却又无法回避的难题,横亘在了他们面前。

超净工作台前,项目组最优秀的特级技工,被誉为“凤凰厂第一稳定之手”的何师傅,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操作。

他的面前,是一块只有指甲盖大小的、经过超精密加工的硅基底。基底上,已经蚀刻好了数千个微米级的镜片单元。而在他的左手边,则摆放着一排比灰尘大不了多少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PMN-PT微型驱动器。

他的任务,就是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特制焊针,将这些微米级的驱动器,一个一个地、精确地焊接到每一个镜片单元背面的、同样是微米级的电极触点上。

整个操作,都在一台高倍率的光学显微镜下进行。

负责执行该任务的何师傅屏住了呼吸,甚至连心跳都刻意放缓。他那双曾经在零点零一毫米的精度要求下游刃有余、创造了无数个工厂记录的双手,此刻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通过显微镜的目镜,他眼前的世界被放大了数百倍。那个小小的驱动器,在他眼中像一块砖头;那根纤细的焊针,像一根不听使唤的巨大吊臂。他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指尖最轻微的脉搏跳动,都会在焊针的末端,被放大成一场剧烈的地震。

他尝试着,用尽了毕生的经验和技巧,去控制自己的肌肉和神经。他试图将焊针的尖端,对准那个比针尖本身大不了多少的电极触点。

一次,两次,三次……

每一次,都在即将接触到的瞬间,因为一次无法控制的、极其轻微的抖动,而功亏一篑。要么是焊点偏离了位置,要么是力道稍重,直接损伤了脆弱的硅基底。

半个小时过去了,何师傅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珠,后背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而他面前的托盘里,已经堆了十几个报废的、价值不菲的镜片基底。

最终,他颓然地放下了手中的工具,摘下显微镜的目镜,疲惫地靠在椅子上。他的眼中,充满了深深的挫败感。

“不行……”他沙哑地说道,“这……这不是人能干的活儿。”

周围围观的工程师们,也都沉默了。

他们知道,何师傅在他们这帮人里已经代表了手工操作的极限。如果连他都做不到,那这个项目,就真的走进了死胡同。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理论上的方程,也不是设备上的有无,而是一个更根本、更无法逾越的障碍——物理极限。

他们的双手,对于这个需要在针尖上跳舞的微观世界来说,实在是太庞大、太笨拙、太粗糙了。他们就像一群试图用巨大的伐木斧,去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的巨人,充满了无力感。

“祝融之心”项目,在攻克了最难的材料学壁垒之后,却被卡在了这看似简单、实则最考验根本功底的“装配”环节。整个实验室,陷入了一片死寂。

实验室外,走廊的尽头。

林浩坐在轮椅上,透过巨大的玻璃窗,静静地看着实验室内那群一筹莫展的、他最得意的门生和下属。他没有进去,因为他知道,此刻任何的鼓励和动员,都毫无意义。

自己没办法为他们解决任何的问题。

他的手中,夹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自从上次大病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抽烟了。但此刻,他无比渴望尼古丁能给他那根因为焦虑而绷紧的神经,带来片刻的麻痹。

姜晨从走廊的另一头,悄无声息地走了过来。他看到了林浩脸上的凝重,也看到了他指间那根白色的香烟。

“林所长。”姜晨轻声喊道。

林浩回过神来,看到是姜晨,脸上挤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小姜,你来了。”

“情况……我听说了。”姜晨说道。

林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将那根没有点燃的香烟,在轮椅的扶手上反复碾动着,最终将其捏成了一团废纸。

“小姜,这次的问题,和以往我们遇到的任何一次,都不同。”林浩的声音很低沉,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以前,我们缺理论,你给了我们方向;我们缺设备,你给了我们钱。我们总觉得,只要有这两样,就没有我们龙国人攻克不了的难关。”

他抬起头,看着姜晨,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但这一次,我发现我错了。我们面对的,不是理论问题,也不是设备问题,而是一个更根本的,我们谁也无法改变的问题——物理极限。”

“我们按照你给的工艺,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最顶级的压电陶瓷材料,这是我们最好的‘砖块’。我们也用你买来的超精密机床,加工出了最完美的镜片基底,这是我们最好的‘地基’。”

“但是,”他的声音变得更加苦涩,“我们却没有一双能够拿起这些微米级的‘砖块’,并将它精确地安放到微米级的‘地基’上的手。”

“何师傅的技术,你也是知道的。他能在头发丝上刻字,能在米粒上雕花。他的那双手,是我们整个军工系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但即便是他,在那个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微观世界里,也变成了一个笨拙的、连路都走不稳的巨人。”

林浩指了指自己的手,自嘲地笑了笑:“我们的手,对于这个需要在针尖上跳舞的世界来说,太粗糙了,太笨拙了。我们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都会在那个世界里,掀起一场无法控制的地震。”

他看着姜晨,眼神中流露出的,不再是像王老那样的、因为缺少工具而产生的焦虑,而是一种对人类自身局限性感到无力的哲学式困惑。

“小姜,我第一次感觉到,有些东西,可能真的不是靠意志和努力就能克服的。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始,就选了一条错误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