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185章屏蔽了,可能得晚点才能放出来。
关于“利剑”演习的战略决断,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共和国的每一支军队,每一个军工研究所,以及每一个与国防建设息息相关的角落。
它不仅改变了军队的建军思想,更是将整个国家的意志,凝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凤凰军工厂,这个在过去几年里,已经习惯了在静默中创造奇迹的地方,再次成为了这股洪流的焦点。
“小姜,林浩同志,王老。”
冯振国的声音,在凤凰厂那间简朴的会议室里回荡。
他的脸上,一如既往地严肃而又凝重。
他刚刚从京城赶回,甚至来不及休息,就直接来到了这里。
他的军装上还带着旅途的尘土,但眼神却依然锐利。
会议室里,除了姜晨、林浩和王老,还有几位凤凰厂和14所的核心技术骨干。
他们是“磐石计划”和“龙腾级”项目的中坚力量,此刻都正襟危坐,气氛肃穆。
每个人都清楚,冯振国这次亲自前来,绝非寻常视察。
冯振国没有多余的寒暄,他直接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盖着鲜红印章的红头文件。
文件纸张厚实,字迹清晰。
那份文件,在会议室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意志。
“这是中央关于‘利剑’演习的指示,以及对我们凤凰厂重点项目的最新批示。”他将文件放在桌上,推到姜晨面前,语气郑重,“中央决定,于明年秋季,在华北地区举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演习,代号‘利剑’。这场演习,将全面检验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各项改革成果,探索未来战争的新模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落在姜晨身上。
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姜晨能力的信任,也有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忧虑。
“最高层明确指示,凤凰厂要针对当前联邦的军事威胁和我国的实际国情,研制一批能够展示我军最新技术成果的新型装备,作为此次‘利剑’演习的‘献礼工程’,务必在演习前,拿出能够震慑敌人、提升我军实力的阶段性进展!”
冯振国深知这份文件的分量,也深知中央对凤凰厂,对姜晨,寄予了何等厚望。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要求,更是政治上的重托。
“为此,中央给予凤凰厂,给予你们,最大的支持和授权!”冯振国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震得会议室的玻璃都微微颤动,“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和我说!所有审批流程,一路绿灯!任何阻碍项目进展的,一律严惩不贷!”
林浩所长坐在轮椅上,他的身体虽然虚弱,但依然顽强地将腰板挺得笔直。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冯振国没有给众人太多消化震惊的时间,他知道,时间紧迫,中央的期望,就是必须完成的军令。
他将目光转向姜晨,语气变得具体而直接。
“小姜,中央的指示很明确,要我们拿出能震慑敌人、提升我军实力的‘新型装备’。”冯振国沉声说道,“经过军委和国防科工委的初步研判,结合凤凰厂目前的技术储备和姜晨同志的各项前瞻性构想,我们确定了几个核心攻关方向。这些方向,将作为此次‘利剑’演习的重中之重。”
他顿了顿,看向姜晨,眼神中带着询问的意味。
“首先,是陆军方面。”冯振国看向姜晨,语气严肃,“中央要求,在‘利剑’演习前,凤凰厂要牵头,与相关研究所紧密协作,至少要完成一个新型**‘单兵便携式多用途导弹系统’**的原理样机,并进行实弹打靶演示!”
姜晨的眉头微微一挑。
他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这显然是针对联邦装甲集群的。
虽然之前他们为阿富汗研制的红箭-73改进型异常好用,在实战中表现出色,但那终究是需要在卡车上发射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其机动性和隐蔽性都无法满足未来战场对单兵作战的需求。
而现在,中央需要的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单兵便携式武器,能够让普通步兵在复杂地形下,灵活有效地对抗敌方重型装甲。
这个任务,其难度更加艰巨。
“单兵便携式多用途导弹系统”,这几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技术跨越。
要将这样一款武器从构想变为原理样机,并能在演习前进行实弹打靶演示,凤凰厂和相关研究所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克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
首先是小型化与轻量化。
这款导弹系统必须满足单兵携带的要求,这意味着导弹弹体、发射筒、观瞄系统和火控单元,都必须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极致的缩小和减重。
这涉及到高能固体燃料的研发、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微型电子元件的集成,每一项都是当时中国工业的巨大挑战。
其次是多用途能力。
冯振国强调的“多用途”,意味着这款导弹不仅要能有效打击联邦的T-72、T-80等主战坦克,还要具备打击低空飞行器、坚固工事甚至轻型舰艇的能力。
这要求导弹的导引头必须具备多种工作模式,能够适应不同目标特征,同时战斗部也要具备足够的毁伤能力和适应性。
再者是高精度与抗干扰能力。
在单兵操作环境下,导弹必须具备“发射后不管”或“人在回路”的先进制导模式,以确保命中率。
同时,其导引头必须具备强大的抗电子干扰能力,以应对未来战场复杂的电磁环境,确保在敌方电子战压制下仍能有效锁定目标。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机工程与操作简便性。
整个系统必须设计得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让普通士兵经过短期训练即可熟练掌握。
观瞄系统要清晰稳定,火控界面要直观易懂,发射流程要安全可靠,以适应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复杂情况。
如果只是研发出来对于姜晨而言并不难。
而要在“利剑”演习前拿出原理样机并进行实弹打靶演示,却是一项极其严峻的挑战。
“是的。”冯振国点了点头,他理解姜晨的顾虑,“中央希望通过这款新型单兵导弹系统,向世界展示我们龙国陆军,在未来单兵作战和非对称打击能力上的最新突破。同时,也是为我军步兵班组,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抗敌方重型装甲力量的‘利器’。这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对未来陆军作战模式的一次探索。”
“我明白。”姜晨沉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