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34章 “东风”受阻,临危之问

第134章 “东风”受阻,临危之问(1 / 2)

姜晨的手指触碰到那个印着“绝密”字样的牛皮纸袋时,能清晰地感觉到纸张下那略显不平的触感,似乎里面装着的并非普通的文件,而是一些图纸之类的东西。

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瞬间攫住了他的心神。

他的目光在冯振国首长和冯远征教授凝重的脸庞上扫过,然后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撕开了牛皮纸袋的封口。

随着封条被撕开,一股淡淡的油墨和陈旧纸张特有的气味飘散出来。

姜晨从文件袋中取出的,果然不是他预想中的文字报告或指令文件,而是一叠折叠整齐的蓝图和几页手写的技术参数表。

当他将那张最大的蓝图在身前的空地上缓缓展开时,即便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依然被图纸上所描绘的庞然大物给震撼到了。

那是一枚……导弹!

一枚体型修长,弹头呈现出圆锥形,弹体中部和尾部似乎有多级分离结构的大型导弹!

图纸虽然是手绘的,但线条精准,标注详尽,各种内部结构、部件名称、尺寸参数都清晰可见。

从图纸的复杂程度和整体结构来看,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战术火箭弹,而是一枚……具备中远程打击能力的弹道导弹!

图纸的标题栏上,用粗黑的宋体字写着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东风二号改(DF-2G)总体设计图”。

“东风二号改……”姜晨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

“东风”系列导弹,那可是龙国赖以安身立命的“大国长剑”!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的核心!虽然他对这个时代的具体导弹型号了解不多,但“东风”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和至高无上的战略意义。

图纸的角落里,还标注着设计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名字。

当姜晨看到其中一个熟悉又略显陌生的名字——“前森”时,他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前森,龙国航天事业和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龙国导弹之父”的功勋科学家!

这个名字,在龙国的科技界和军工界,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而现在,一份由前老主持的,而且是处于“改进型”阶段的弹道导弹总体设计图,竟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姜晨快速地浏览着图纸上的主要结构和技术参数。

他注意到,这款“东风二号改”导弹,似乎采用的是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弹体长度超过二十米,直径也相当可观。

图纸上还详细标注了燃料箱、氧化剂箱、发动机喷口、惯性制导平台、战斗部等关键部件的位置和结构。

除了总体设计图,文件袋里还有几页手写的技术参数表和一份简短的试验情况说明。

参数表上罗列着导弹的预计射程、命中精度、战斗部当量等核心指标。

而那份试验情况说明,则用简短而沉痛的文字,记录了这款导弹在近期进行的数次飞行试验中,接连遭遇失败的情况。

“……第三次飞行试验,火箭点火后37秒,一级发动机出现不明原因推力骤降,随即发生爆炸,弹体解体……”

“……第四次飞行试验,火箭飞行至预定弹道顶点后,姿态失稳,无法按预定程序再入,最终偏离目标数百公里,战斗部未能引爆……”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挫败感和巨大的技术压力。

姜晨抬起头,看向冯振国首长和冯远征教授,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他隐约明白了,为什么冯首长会如此郑重其事地将他找来,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如此“棘手”和“重要”。

冯振国首长看到姜晨脸上的震惊,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沉痛和无奈:“姜晨同志,正如你所看到的,这就是我们国家目前正在秘密研制的‘东风二号改进型’弹道导弹项目。这个项目,由我们国家最顶尖的火箭专家,前森院长亲自挂帅,倾注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国家大量的资源。”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沉重:“‘东风二号’是我们国家之前研制的一款中程弹道导弹,虽然成功装备了部队,形成了一定的威慑能力,但在射程、精度和突防能力方面,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防需求。因此,中央决定,在‘东风二号’的基础上,进行重大改进,研制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东风二号改’,以期能够有效慑止任何敢于挑衅我国核心利益的敌人。”

“然而……”冯振国首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痛苦的表情,“这个项目的研制过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正如你看到的试验说明,我们在最近的几次关键飞行试验中,接连遭遇了失败。一级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二级火箭的点火问题、弹头再入过程中的姿态控制问题……一个个技术难题,像一座座大山一样,横亘在我们的面前。”

冯远征教授在一旁补充道,声音也有些低沉:“前院长为了这个项目,已经殚精竭虑,心力交瘁。前段时间,因为发射接连失败,压力过大,甚至病倒了,现在还在医院休养。整个项目的研制工作,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

听到这里,姜晨的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敬意和担忧。

前森院长,那是为国家立下过不朽功勋的元老级科学家,他的身体状况,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目前的情况是,”冯振国首长继续说道,“由于项目进展严重受阻,而国际形势又逼得我们必须尽快掌握更可靠的战略打击手段,中央和军委非常焦虑。为了打破僵局,中央决定,打破常规,集思广益,在全国范围内,抽调各个相关领域的顶尖科研人才,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共同为‘东风二号改’项目出谋划策,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他看着姜晨,眼神中充满了期盼:“姜晨同志,你虽然年轻,主攻的也不是火箭导弹专业。但是,你在雷达、电子、甚至航空发动机领域展现出的非凡才华和创新能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认为,有时候,一些看似不相关的领域的知识和思路,或许能够为我们解决核心技术难题,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