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河边打水的村民不少,见到他们后,难免多问几句,知道是要建围墙之后,不少人意动。
毕竟在灾情严重的时候,人性是最经不起推敲的,建围墙也能多一些保障。
村里的河流已经快断流了,只有细细一股在石缝中流过,拿桶接许久也不见得能接满,桶里还满是泥沙,过不了几日怕是要断流。
宋玉书站在裸露的河床上上,翻找一些看着平整的石块往背篓里放。
宋玉书翻开石头,石缝下的泥土还是湿润的,她心中一动。
等了好一会儿见打水的村民回去后她才开始行动。来到水源附近,翻开旁边的大石头,底下竟然还窝着一窝泥鳅,她眼疾手快在泥鳅钻走前一网打尽。
宋玉书翻了好几块石头,不仅抓到了黄鳝、泥鳅,运气好还能在草丛里抓到几只小龙虾。
魏大哥和魏二哥发现她这边的动静之后,很快加入,现在粮食金贵着呢,能多捡些吃的也好。
“回去吧,我们如今不缺口吃的,抓这些也只是尝尝鲜罢了,不好做得太过,”魏父叫停他们兄妹几个,将石头和那小半筐河鲜背了回去。
魏母没想到他们出去搬石头还能摸到这么多河鲜,连忙从井里打了水,将这些河鲜放进去吐沙。
如今也就家里打了井的人家好过一些,不用走上大老远去打水。
有背回来的石头做基底,魏家父子几个没花几日就将围墙砌了起来,事关家里安危,围墙自然要建得高一些,所以他们费了不少功夫。
村里陆陆续续去捡石头砌围墙的人家也不少,不过并没有同魏家人一般费太多心思砌高墙,只是图个心理安慰罢了。
等河里彻底断流之后,村里的人也开始找上门来打水。
村里除了魏家之外也就立正和另外一户人家打了井,所以每日来魏家排着队打井的人并不少。
来来往往的,有些人感激魏家愿意给他们过来打水,也有人心里不平衡,过来打水却总是时不时刺上几句。
“要我说还是魏家有钱,打口井可要十几两呢!”
“那不是,村里如今就他们家最舒坦,哪像我们啊?天不亮就起来打水。”
原本还算和谐的场面也因为男人这句不满变得尴尬。
“李二牛,当初我家男人找里正建议在村里打一口井以防村里旱情严重没有水用的时候,我记得你是反对声最大的吧?怎么如今我们家愿意给你打水,你还有脸怨我们呢?”
魏母毫不客气地回敬道。
“就是,李二牛,你不想打水就赶紧走开,我们后头可还排了不少人呢!”
“要不是你们这些人反对,我们村里怕是早就打好井了,哪里需要排这么久?”
后头的人生怕李二牛惹怒了魏家,往后人家院门一关就不给他们打水了,纷纷声讨李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