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成怕是不好,照这样下去,粮价必然会居高不下,”学院的夫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不由得开始担忧。
“书院也要早做准备才是,”薛怀安提醒道,本朝发生旱灾的次数不少,即便朝廷会派人来赈灾,每次带来的影响都会极为惨烈。
从后山回来之后,每个人的心情都不好,毕竟眼看着就要发生灾情了,却根本没有办法阻止,只能盼着旱情不要太过严重。
然而即便心里有准备,眼见着八月底过去了,地里的庄稼因着旱情严重,收回来后却连原来产量的三成都不到,别说交税了,连吃饱肚子都是问题。
好在县令是个关怀百姓的,早早上折子表明旱情严重,请求免了今年的税收,只是此地偏远,还要好些时日才能把奏折送到京城。
如今镇上的粮铺每日都挤满了来买粮食的人,天还没亮便排起了长队。
“一百文一斤?你怎么不去抢啊,昨日不是说了只要八十文一斤吗?”
“那是昨天的价格,如今外边不运粮食过来,地里的粮食又欠收,过了今日可就不是这个价了!”
米粮铺的老板丝毫不担心卖不出去,也不怕客人不买,镇上其他粮商都还在观望想要囤积粮食,到时候赚一笔大的,他这铺子还卖粮食已经算是有良心的了。
排队买粮的百姓敢怒不敢言,如今镇上根本没几家粮铺开门,所以就算如今粮价再高,他们也要买。
宋玉书听到出去采买的魏二嫂带回来的消息之后,果断提前关了食肆。
一时间除了出来买粮的人家还在街上四处观望,镇上已经冷清了不少。
魏家一家子在夜里悄悄送来几缸腌菜之后,叮嘱宋玉书带着两个孩子小心一些,魏母甚至不放心想要让宋玉书带着一双儿女跟她们一起回到村里避风头。
宋玉书心里也觉得她们母子三人待在镇上并不安全,不过她还要带着周承玉去书院告假,晚两天才能回魏家,所以便让魏家人先带周承珠和食肆的粮食回去。
宋玉书第二日便带着周承玉去书院说明情况。
薛怀安很快便同意了此事,并与其他几位夫子商量了一番,决定放书院的学生回家,等旱灾过去了再让他们回书院。
没想到在宋玉书驾着牛车与周承玉回魏家的那日,镇上便发生了一起粮食哄抢的事件,若不是县令反应及时,派了不少官差去镇压,怕是要酿成不小的祸患。
宋玉书也不免心惊,只觉得她们的离开是对的,如今灾情才刚开始,镇上的秩序就已经打乱了,若是她们母子三人留在镇上,定然会成为其他人眼中的肥羊,迟早会招来祸患。
好在她们去魏家的路上还算顺利,没遇到什么阻拦。
“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利?”魏母见她们回来提着的心可算是放下了。
“镇上情况不太好,还好我们提前回来了,不过往后事态怕是会更严重,我们还是早做些准备为好,”宋玉书进了屋里才跟魏家人说明镇上的情况。
魏家如今人口不少,加上宋玉书母子三人共有十五人,住起来确实有点挤,但如今住一起起码还有几分安全感。
“把围墙修起来吧,再牵两条狗,这样起码能警惕夜里有人摸进来,”魏父为了一家子人的安慰,不免多想了几分。
“明日我和老二便去河床那边捡石头回来,”魏老大想到妻儿也不放心,自然赞成建围墙的事。
宋玉书也不干坐着,第二日便跟着魏父去捡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