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马虎只是表面现象(2 / 2)

表扬的时候,不要简单地说“宝贝真好、真棒”,而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比如家长可以说:“妈妈很喜欢你做的这些模型,看得出你是很认真地做这件事情的,妈妈很欣赏你!”或者“昨天老师给了你一个五星,因为你的作业做得好。我知道你是特别认真去完成的,特别棒!”像这样,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细致认真可以取得好成绩,慢慢地,他就会变得认真起来。

第二,家长要做孩子的示范对象。

孩子童年的心理发展,非常需要有一个示范对象,教他怎么做。孩子粗心,往往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习惯就是粗枝大叶、杂乱无章,没有稳定的作息时间,那么孩子很容易养成粗心马虎的毛病。

所以,我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量有规律。比如家里陈设整齐,物件放在固定的地方等。家长时时刻刻示范给孩子看怎么做才是细心,孩子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把它迁移到学习中。

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者戴上耳机,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歌,一边做习题。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做作业出错的概率也会大,拖拖拉拉半天都做不完,效率低下。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需要家长及早纠正。

第三,家长要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训练注意力的活动。比如反向运动,玩起来很简单:家长给孩子一个向左的指令,孩子则必须向右;指令向上,孩子必须向下……这种游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才不会出错,既能让孩子有兴趣玩,又可以培养细心的好习惯。

再比如玩扑克牌游戏,家长展示几张扑克牌的牌面给孩子看,然后扣起来,让孩子说出刚才看到的牌面是什么。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一起玩这个游戏,这是很好的一种训练注意力的方式。家长平时可以多留意类似的游戏或活动,和孩子一起参与。

第四,家长要引导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制定策略和方案。

孩子还小,很多事情不知道如何做,所以家长需要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导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重点做什么,让孩子对做事情的方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特别是对于乐天型、粗线条的孩子来说,更需要家长从小就教会他这些。举个例子,比如教孩子洗袜子,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先泡水,再抹肥皂,重点要洗袜子的脚底板位置,这就是教孩子做事细致的办法。

拿我自己来说,我从小就教女儿:写作业的时候,先把要写的作业本和书都放在右手边,把书包放在左手边;写完一科,就把这一科的作业本和书放进书包里。这样,作业写完了,书桌上也是整齐的。第二天早晨出门的时候,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地找东找西。因此,女儿从小就养成了做事细心、有条理的好习惯。

等到孩子大一点,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制定做事的策略。比如可以问孩子:“今天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做呢?”家长听完后可以提建议,比如说:“妈妈觉得这么做比较好,你觉得呢?”逐渐让孩子学会周密细致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这样长大的孩子,也就比较细心了。

对于孩子的粗心,家长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我一直觉得,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表现好,粗心往往都是无心之过。家长看到的只是外在表现,真正的问题是:孩子需要帮助。所以,家长发现孩子粗心时,一定要先接纳和包容孩子当下的状态,找到症结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