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是人的本性。文章一开卷就美,总能吸引人。好像找对象,漂亮的外貌,总能给对方一个好印象。这美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另一方面是文章自身的语言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如何写作文的讲座。今天讲第一讲,我们为什么写文章。
要研究为什么写文章,不妨先从读者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人们为什么读文章。原来,人们的阅读有六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寻找刺激的阅读,比如武侠、枪战、惊悚题材的小说,甚至于黄色小说。再往上第二层是娱乐、消遣的阅读。从第三层开始进入信息的需求,第四层是知识的需求,最后两层是思想和审美的需求。
这六个需求由低向高过渡,这说明人们的追求是从低层的、简单的生理需求,直到最后的思想和审美需求。黑格尔讲人是由动物变来的,难免有动物性。街上如果有两只狗打架,肯定有一群孩子围着看热闹。最低档的刺激需求,实际上就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需求,但是人的需求不能只停留在这个档次。
在这六个阅读的层次当中,我们的文章负担着哪些任务?虽然也会承担一些刺激的、娱乐的、信息的和知识的需求,但主要承担传播思想和审美的需求。
爱美是人的本性。文章一开卷就美,总能吸引人。好像找对象,漂亮的外貌,总能给对方一个好印象。这美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比如我们写了一篇游记,给读者展示了美的山水;另一方面是文章自身的语言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春节晚会上总少不了一档语言类的节目,因为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愉悦人的功能。二〇一八年春节晚会上的相声节目中,甲出一个上联,正念反念都一样:“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乙马上对了一个下联:“山西运煤车煤运西山”。中国的汉字是方块字,它有一种魔方效应,有声、有形、有意,可以变化出无穷的美感。世界上再没有第二种文字有这样的魅力。
其实语言美在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如一个饭馆要招揽顾客,老板本来可以直白地说,请到我们这里来吃饭,但是他不这样做。成都一个饭馆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百菜要数白菜好”,下联是“诸肉还是猪肉香”。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百样的菜蔬,但吃来吃去还是白菜最好;有各种肉,但还是猪肉最香。这里就运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人们读起来觉得很有趣味,达到了愉悦人的效果,同时也宣传了他的饭馆。
北京有一个饭馆名字叫“天然居”,老板很巧妙把饭馆的名字嵌在了一副对联里:“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个对联的上联末一字就是下联的第一字,这在修辞学上叫做“顶真格”。它不但是“顶真”,而且可以倒读,倒过来念也很通顺。人们到这里吃饭,除了吃饭这种物质上的享受外,还有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没进饭馆先开一个小玩笑。
大家看这一首短诗:
牛郎织女会佳期,月底弹琴又赋诗。
寺静惟闻钟鼓響(响),音停始觉星斗移。
多少黄冠归道观,见几而作尽忘机。
几时得到桃源洞,同彼仙人下象棋。
这是湖南桃源县桃花源景区里面的一首回文诗,它的特点是下句开头一字是上句末字的半个字,也是顶真格。这就有点难度了。美中不足是全诗最后的“棋”字的半字没有回到首句。我去参观以后,按照他的格式也写了一首短诗,弥补了这个遗憾,让末字又回到了首字。
因曾数读《桃花源》,原知诗人梦秦汉。
又来桃源寻旧梦,夕阳压山柳如烟。
“因曾数读《桃花源》”,取“源”字的半个是“原来”的“原”;“原知诗人梦秦汉”,取“汉”字的半个是“又”;“又来桃源寻旧梦”,取“梦”字的半个是“夕阳”的“夕”;“夕阳压山柳如烟”,取“烟”字的半个是“因为”的“因”,回到了开始的第一个字。它有一种回环曲折的美感。
我认为学生在学校写作是以学习别人的文章为主,也即是模仿阶段。等到毕业后有了社会实践,有广阔的独立思考空间,才能磨炼自己的思想。所以学生学作文先解决美感,当然也会吸收课文中的思想,就是说先要多读、多背、多写,熟炼地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老师也应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工具在手,将来什么文章都能应付。
一篇文章能不能既有美感,又有思想呢?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举一个文学史上最有名的短篇,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爱莲说》,这篇文章一共有两段,第一段只有七十个字,大家看这七十个字,既描写了莲花美好的形象,又表达了一种美好的人格。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你看作者用七十个字简练地说出了莲花美好的形象,和他所向往的崇高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