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共“三大”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举行特别会议,就同国民党合作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基本接受共产国际的决定,同意和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共同推动中国革命。西湖会议后,中共领导人陆续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开始从事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毛泽东也在随后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
1923年4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调毛泽东到中央工作。4月下旬,毛泽东到达上海。6月上旬,离开上海去广州,会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及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瞿秋白、张太雷等,参加中共“三大”的各项筹备工作。
毛泽东与斯诺谈到他在这个时期的情况时说:
1923年,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做出了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参加国民党,和它合作,建立反对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我到上海去,在党中央委员会中工作。第二年(1924年)春天,我前往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我回到上海,在共产党执行局工作的同时,兼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委员。其他执行委员,有(后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和胡汉民。我和他们共事,协调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行动。那年夏天,黄埔军官学校成立了。加伦担任该校顾问,其他苏联顾问也从俄国来到。国共合作开始具有全国革命运动的规模。〔1〕
参加“三大”的江浙区代表徐梅坤回忆说:
“三大”会址是在恤孤院路的西侧(按:原东山恤孤院后街31号,现恤孤院路3号)。从庙前街到恤孤院路的地势是由高至低的斜坡路,至开会的地点,马路转为平路。会址的四周比较空旷,北边有“逵园”,是华侨女青年读书的地方;南边走一点路就是“春园”;西边有一片荒草地和一个鱼塘;东边是“简园”。
会址是一幢砖木结构的普通楼房,两间两层。是临时租来的。楼下南边一间是会议室,北边一间是饭厅。楼上两间是宿舍,一部分代表就住在这里。屋内灰白色的墙壁,已经很旧很脏了,看上去这房子已有很长时间没人住了。
会议室当中摆放一张西餐式的长方台子,西边是一列长条凳,前后两端是小方凳。
我记得出席“三大”的代表有20多人,他们是:
北方区:李大钊、邓培;
两湖区:毛泽东(湖南)、陈潭秋(湖北);
江浙区:徐梅坤、王振一;
广东区:谭平山、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崧(阮、刘二人是列席代表);
中央:陈独秀、张国焘、张太雷;
京汉铁路:王俊、孙云鹏(孙是京汉铁路“二七”罢工的代表);
津浦铁路:沈茂坤(浦镇铁路工厂工人);
杭州支部:于树德、金佛庄(两人是列席代表,是由我报告中央同意他们去的);
法国回国:蔡和森、向警予;
苏联回国:瞿秋白;
刘仁静以中共出席共产国际“四大”代表的身份列席了会议。
会议记录是广东区委工作人员罗绮园,他不是代表。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
到会代表穿的衣服不一样。穿长衫的有:李大钊、毛泽东和我。毛泽东衣着很朴素,穿一件很旧而且打了补丁的湖南蓝布长衫。我和李大钊穿北京蓝布长衫。我们三人都穿黑布鞋。穿西装的有:蔡和森、陈独秀、瞿秋白、张太雷、马林。穿学生装的有:罗绮园、王振一、谭平山、陈潭秋、冯菊坡。穿短衣的有:王俊、孙云鹏、沈茂坤、阮啸仙、邓培。
会议期间,马林、毛泽东、张太雷、瞿秋白、蔡和森、向警予等住在“春园”,并在“春园”吃饭;其他外地代表沈茂坤、于树德、王振一、徐梅坤、金佛庄、王俊、孙云鹏、陈潭秋等住在会址楼上,吃饭在楼下。广东代表都在家住,吃饭在会址。谭平山回家吃饭。
“三大”前,党中央已由上海迁到广州。为了召开“三大”,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瞿秋白、张太雷以及马林等提前来到广州,进行筹备工作。具体事务性工作由广东区谭平山、阮啸仙、刘尔崧、罗绮园等负责。
“三大”会议由陈独秀主持召开,没有举行开幕仪式。第一天上午,首先由陈独秀代表中央做工作报告。他着重谈了“二大”以来的革命形势和党的发展情况。
下午,马林报告国际形势与国际工运问题。他英语讲得很好,张太雷做翻译。
第二天,讨论陈独秀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