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一切皆有可能(2 / 2)

全国各地的中影盛世影城再次排起了长龙,许多影城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景象。

周六、周日两天,《功夫足球》在全国60家中影盛世影城内的单日票房,分别猛增至189万元和197万元!

场均上座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黄金场次更是提前半天就已售罄。

这种热度同样蔓延到了其他院线和独立影院。

各大媒体在连篇累牍报道“申奥成功”的余波中,也纷纷用显著版面报道了《功夫足球》的票房奇迹,并将其与国民情绪联系起来。

《华夏电影报》的报道标题是:《申奥喜悦引爆观影潮,“功夫足球”票房起飞》。

《京城娱乐信报》则写道:《从莫斯科到电影院:这个夏天,我们为所有梦想欢呼》。

……

与此同时,另一股由盛影传媒和腾迅联手推动的娱乐风暴,也借着《功夫足球》的东风和申奥成功的全民关注度,开始展现出惊人的渗透力。

那就是《热血传奇》。

随着《功夫足球》在全国影院超过80%的场次前强制贴片播放,“我系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这些魔性的广告词,以及那些粗糙却充满诱惑力的打怪爆装备画面,伴随着周星星的喜剧,被数以百万计的年轻观众强制性接收。

这种简单、直接、重复的洗脑式营销,在特定的受众群体中产生了奇效。

尤其是在申奥成功后的那个周末,大量涌入影院的年轻观众,在感受了《功夫足球》的热血搞笑之后,又被这则画风迥异的游戏广告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而腾迅秋秋(OICQ)此时已经积累了令人咋舌的庞大用户基数,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几乎达到了全覆盖。

《热血传奇》的广告在秋秋聊天窗口、秋秋门户网站游戏频道等位置同步上线,形成了线上线下的立体轰炸。

于是,从那个周末开始,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全国各地的网吧上演:

许多刚看完《功夫足球》的年轻人,或者被朋友安利、被广告吸引的年轻人,涌入网吧,开口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老板,有《传奇》吗?”

“给我开台机子,玩《传奇》!”

“老板,买《传奇》的点卡!”

需求的爆发是如此突然和猛烈,以至于许多网吧老板措手不及。

尽管盛影传媒和腾迅方面通过“光影世界”连锁店和电影厂子弟组成的地推部队,已经尽可能地将点卡铺货到各大网吧,但面对呈指数级增长的用户需求,点卡很快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点卡卖完了?”

“这么快?我才玩到十级!”

“老板,赶紧进货啊!等着充值买药呢!”

网吧里充斥着这样的对话。

一些热门城市的网吧,甚至出现了“一卡难求”的景象,点卡在黑市被小幅加价倒卖。

腾迅的游戏部门不得不连夜加班,一方面确保服务器能够承受暴增的玩家数量(尽管仍不时出现卡顿和排队现象),另一方面紧急加大点卡的印制和分发力度。

粗糙的2D画面、简单的操作、强调PK和装备价值的核心玩法,以及极度依赖社交(行会、组队打宝)的体系……《热血传奇》精准地命中了当时中国大量年轻网游玩家的需求G点。

那种“爆出极品装备”瞬间的狂喜,以及“是兄弟就一起砍”带来的简单粗暴的社交快乐,让无数玩家迅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网吧里,噼里啪啦的键盘鼠标声和“砍怪”的音效此起彼伏,夹杂着玩家们激动的呼喊:

“我靠!法师顶住!”

“道士上毒!上毒!”

“哈哈,爆了!是炼狱!”

《功夫足球》在银幕上演绎着用功夫创造奇迹的喜剧,《热血传奇》则在电脑屏幕上构建着另一个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虚拟世界。

而这个虚拟世界的入口,正随着那张薄薄的点卡,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各地的网吧蔓延开来,点卡的销售记录伴随着服务器的不断扩容,一次次被刷新。

这个夏天,梦想照进现实的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从莫斯科传来的好消息,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乐观氛围之中。

进军世界杯的梦想,似乎也随着申奥的成功和《功夫足球》的热映,变得更加真切。

而在网络的另一端,一个名为《热血传奇》的虚拟王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纳着它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