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嗯了一声,应道:“殿下之意,既要行教化之道,便需先立规矩,示之以礼。”
“而由我这位王妃出面接见,既显重视,亦定下主客尊卑之分。同时,也让那位公主明白,她来此是学习,是客居,而非联姻,更非平起平坐。”
听见这话,三女脸上顿时浮现一抹赞赏。
杨玉玲赞道:“殿下果真思虑周全。小妹你明日只需拿出大唐王妃的雍容气度便是。”
杨玉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阿姊放心,妾身省得。这里是西域,是殿下的西域,更是我们姐妹如今安身立命之所。该有的分寸,小妹绝不会失。”
.......
同一时间,城西,求知馆。
驿丞口中的“馆舍”,实则是几进颇为雅致的院落。
虽不奢华,却也窗明几净,一应生活用具俱全,甚至还配备了通晓吐蕃语的仆役。
这规格,显然超出了普通“质子”的待遇,透着一丝怀柔与观察的意味。
赤尊公主被单独安置在靠里一处更清净的小院。
此刻,她已换下旅途的厚重皮袍,穿着一身素雅的锦缎常服。
坐在铺设了柔软毡毯的胡床上,静静打量着这陌生的居所。
房间里有淡淡的炭火气和一种她从未闻过的,类似松木的清香。
窗外,则是几株挂着残雪的胡杨,枝干虬劲。
她的贴身侍女卓玛在一旁忙碌地整理着不多的行李,脸上带着新奇和一丝紧张。
见赤尊公主一直不说话,侍女不由得小声问道:“波利康卓(赤尊公主),这汉人的屋子.......倒是暖和又干净。咱们以后是不是都住在这里了呀?”
听见小侍女的问题,赤尊却是并未说话。
她的脑海中,正回想着父王赞普临行前的叮嘱。
她清晰的记得,父王赞普说,西域农桑工技皆远胜逻些。要她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更要用心去学。若能探得一二真髓,便是大功一件。
父王赞普还说,她是高原上最耀眼的明珠,既然是耀眼的明珠,就要照耀雪山的子民,成为高原的希望。”
可现在,她已经到了西域,却是忍不住有些茫然起来。
她自幼受宠,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雪山子民的“希望”?
但赞普殷切的目光和吐蕃未来的重担,让她无法拒绝。
可是,她真的能完成使命吗?
“康卓?”
卓玛见她出神,忍不住轻轻唤了一声。
这下,赤尊总算收回目光。
她暗暗叹息一声,随即,摇头道:“卓玛,我们是客人,听主人的安排就行,主人让咱们住在哪里,咱们就住在哪里。”
“好吧!”
卓玛吐了吐舌头,继续忙碌。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少年们压抑不住兴奋的交谈声,用的是吐蕃语。
“.......看那水车,好大!不用人推就能自己转!”
“还有那犁,铁的!翻地一定很快!”
“听说西域有会爆炸的‘天雷’,不知能不能见识一下.......”
这些声音的主人,正是那十名吐蕃贵胄子弟,他们被安置在相邻的院落。
少年心性,初到新奇之地,又暂时脱离了高原的压抑和长辈的管束,那份对未知的探索欲和对“强盛”的好奇心,便不受控制地冒头。
赤尊听着外面的喧闹,秀眉微蹙。
这些少年郎,莽撞有余,沉稳不足。
他们能扮演好“学子”的角色吗,还是会成为汉人“教化”的首批目标?
一丝隐忧,悄然爬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