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工作遇阻(1 / 2)

儘管有省委书记刘志远的支持,方青云在汉东的工作推进依然举步维艰。这天上午,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方青云提出的“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的方案再次遭遇阻力。

“方省长的想法很好,但现在推行股份制改革为时过早。“常务副省长白云飞慢条斯理地说,“汉东的国企大多设备老化、负担沉重,贸然改制可能会引发不稳定因素。“

常委副省长立即附和:“白省长说得对。特別是那些老牌国企,涉及数十万职工的生计,改制必须慎之又慎。“

方青云强压住心中的不快,平静地回应:“正是因为问题严重,才更需要改革。拖得越久,问题越多,改制成本越高。“

会议不欢而散。回到办公室,方青云站在窗前,望著楼下熙熙攘攘的省政府大院。来汉东已经三个月,他深深感受到本地势力的强大阻力。白云飞作为常务副省长,在汉东深耕三十年,从基层一步步上来,关係网盘根错节。各厅局的一把手,大多是他的老部下或门生故旧。

更让方青云警惕的是,最近白云飞和省委副书记曲平走得很近。曲平虽然不直接分管政府工作,但作为省委三把手,在干部任免上有很大话语权。两人联手,足以在常委会上形成强大阻力。

“省长,这是上半年经济数据。“楚沐轻轻敲门进来,將一份文件放在办公桌上,“总体平稳,但增速有所放缓。“

方青云翻开文件,眉头越皱越紧。数据显示,汉东的经济增速已经从去年同期的12%下降到9%,国有企业亏损面继续扩大,下岗职工数量持续增加。

“照这个趋势下去,年底可能会更糟。“方青云合上文件,“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楚沐谨慎地说:“但是白省长他们...“

“我知道。“方青云摆摆手,“所以现在要讲究策略。“

下午,方青云主动找刘志远匯报工作。省委书记办公室內,两人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

“志远书记,现在的局面您也看到了。“方青云开门见山,“不是我不想推进改革,而是阻力太大。白云飞同志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这很危险。“

刘志远嘆了口气:“云飞同志在汉东工作多年,有他的顾虑。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我明白。“方青云说,“但我担心错过最佳时机。现在全国都在加快改革步伐,汉东如果落后,將来追赶的代价会更大。“

刘志远沉思片刻:“你的想法是对的,但方法要灵活。汉东的情况特殊,需要时间。“

离开省委大楼时,方青云心情沉重。刘志远虽然支持改革,但更看重班子团结。在白云飞和曲平的联合抵制下,很多改革措施难以推行。

晚上回到住处,方青云独自在书房思考对策。他深知,要想在汉东推行改革,必须调整现有的权力格局。白云飞和曲平这两个最大的阻力,至少要调离一个。

但这件事急不得。作为空降干部,他在汉东的根基尚浅,贸然出手可能適得其反。必须等待合適的时机。

方青云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本世界地图册。他的目光落在苏联广袤的领土上。根据前世记忆,明年这个时候,这个庞大的联盟將不復存在。这一重大国际事件,必將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產生深远影响。

“也许,这就是突破口。“方青云喃喃自语。

他清楚地记得,苏联解体后,中国国內进行了一场关於改革方向的大討论。保守派认为苏联的教训证明改革不能太快,改革派则认为这正说明不改革的后果更严重。这场爭论最终以南方谈话告终,改革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