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京州调研(1 / 2)

跟方寧通完电话后,方青云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没多久,他便率领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財政厅等部门的相关人员,乘车前往京州市进行调研。

车队驶入京州市委大院时,赵立春已经带著市委班子在大楼前等候。见方青云下车,赵立春快步上前,热情地握住他的手:“欢迎方省长来京州指导工作!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方青云笑著回应:“立春同志太客气了。我这次来主要是学习调研,不要太兴师动眾。”

简短寒暄后,双方来到市委会议室。赵立春先匯报了京州市的基本情况:“京州作为省会城市,去年gdp总量达到120亿元,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方青云认真听著匯报,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匯报结束后,他说:“数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地看看。立春同志,今天就带我去

调研第一站是京州高新区。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现代化厂房鳞次櫛比。赵立春自豪地介绍:“高新区是京州经济发展的引擎,聚集了全市60%的高新技术企业。”

方青云走进一家电子企业,详细询问生產经营情况。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主要生產通讯设备,產品供不应求。但人才短缺是个大问题,很多技术骨干都被外资企业挖走了。”

方青云转头对隨行的发改委主任说:“这个问题要重视。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研究出台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离开高新区,车队驶向京州市中心城区。这里的繁华程度让方青云有些惊讶——宽阔的马路,高耸的大厦,繁华的商业区,甚至已经出现了几家外资超市。如果不是偶尔能看到一些老式建筑,几乎让人感觉置身於新世纪的城市。

赵立春介绍:“京州老城区改造已经完成大半,新建的cbd区域初具规模。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把京州建设成现代化城市。”

方青云点点头,但问道:“城市发展確实很快,但我更关心民生问题。老百姓的获得感怎么样”

赵立春略显尷尬:“这个...確实还存在一些不足。”

下午,方青云要求去厦逐渐被低矮的民房取代,柏油路变成了水泥路,最后甚至有一段土路。

来到京州市下辖的平山县,眼前的景象让方青云心情沉重。这里的街道狭窄破旧,房屋低矮简陋,与市区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县委书记忐忑地匯报:“平山是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去年全县gdp不到5亿元,还不如市区一个街道办。”

方青云走进一户农家。低矮的土坯房里,只有几件破旧的家具。户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农,他拘谨地说:“领导,我们种地一年收入不到两百块,年轻人全都出去打工了。”

“看病方便吗孩子上学怎么样”方青云关切地问。

老农摇摇头:“卫生院条件差,大病还得去市里。学校也破,好老师都不愿意来。”

调研完几个乡镇后,方青云的心情越发沉重。他发现,不仅平山县如此,京州市下辖的其他几个县情况也大同小异。城乡差距之大,超出了他的想像。